浅谈小学生动手能力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小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摘 要:小学生与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通过实践操作,使所学知识“内化”为儿童脑里的智力活动。能让学生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的内化,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智慧的生长和创造力的凸现。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键词:小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随着国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的铺开,实施素质教育业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新的教材注重了促进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了相关的内容。这同时也对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敦促教师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尝试 一、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一般讲就是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现在我们小学生动手能力实在太差了,连最简单的叠被子都不会,还要爸爸妈妈帮他叠被子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中心的李亦菲老师说,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组织形式上要格外注意 不少小学生,由于在生活上由父母“包打天下”,6岁的孩子鞋带散了不会系急得直哭;9岁的孩子不会穿衣服,闹出将内衣当外衣的笑话;10岁孩子要妈妈喂饭。在这种“温室效应”下,儿童因娇宠而任性。脆弱,追求享受,缺乏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这样的孩子是很难成才的,甚至连能否长大成人都成问题 家庭、学校都应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孩子动脑又动手,心灵手巧 二、小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操作欲望 情境――体验教学原则的教学机制是,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积极的内在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以愉悦的学习促成学习的愉悦”是贯彻“情境――体验”的这一教学原则的体现。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和操作欲望。学生们对探究学习内容的操作产生极大的兴趣后,会迅速地进入的操作状态 2.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拓宽学生的思维 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有选择的、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操作 (1)在认知的生长处,实施动手操作。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操作既可以开发利用右脑,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又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如皮亚杰),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璇图,它表明认识的螺璇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璇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智慧的发展处,加强动手操作。美国当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使学习具有意义,就要让整个人(包括情感、认知学等)投入学习活动,而不能让学习活动成为只是“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智慧的发展都有赖于教者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其中动手操作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为此,在教学中,除了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准备好足够的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外,重点就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罗杰斯语),从而促进认学生智慧的健康发展 (3)在思维的发散处,开展动手操作。创新能力来自于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在思维的发散处,开展动手操作 3.重视操作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上,要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依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尝试,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时间,这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 4.重视操作活动中的“想”和“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在操作时,要把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结合起来,也就是先把学习知识应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然后又通过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学生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