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浅述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创新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锻炼体魄、成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体育课堂实现身体的锻炼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小学体育课堂要在顺应教育改革趋势下,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升体育课堂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191-01 一、挖掘体育资源,开发新课程 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创新必须要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支撑,体育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关注教育领域新模式和新方法,以此实现与时俱进,开发新的体育课程,从而将教学目标与创新课程有机结合,升级传统的教学方式。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认为,不同地区的小学体育课程可以引入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项目,例如少数民族地区的集体舞、女学生体育课程中引入的瑜伽、北方地区体育课程中引入滑冰项目等。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还能灵活设置课程资源使之与学生实际相契合,更有助于形成不同地区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风格 二、利用网络技术配合体育教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逐渐普及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体育课堂的教学创新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支持,体育教师应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教学升级,使课堂教学充满科技气息。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体育教师既可以在课堂上直播体育赛事,带领同学们分享比赛盛况,亦可以通过媒体技术讲授体育课程,通过视频播放动作要领,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感受到体育的美丽,大幅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三、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 小学生群体中个体差异较大,身体条件不同,不适合一刀切式体育教学,教师需要重视针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同学采用不用的教学方式,尊重不同学生身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选择出不同层次的训练事项对同学进行分层教学。此方法有助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跟上班级运动节奏,减少因身体原因造成的心理落差。值得注意的是,分层教学并非分割教学,教师在分层教学基础上应进行适当的组员合并,让体育水平较高的同学与体育水平较弱的同学组成一组,实现同学间相互帮助和相互促进。以接力赛跑为例,体育教师将跑得快的同学与跑得慢的同学分成一组,他们的最终成绩取决于全体同学努力,因此跑得快的同学会主动鼓励跑得慢的同学,协助训练,增强了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充分利用游戏辅助教学 好动、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单调、乏味的体育教学他们不会喜欢,如果教师在体育活动中适当加入游戏,或者把体育活动游戏化,定会深受小学生们的喜爱。而情境教学就能让学生沉浸在一定的氛围中,寻求现实生活场景的美感,在思维、想象能力相协调的情况下很快激起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游戏中。通过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关心集体以及勇敢、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提高学生跑、跳、投掷、支撑等基本活动的能力,为学习田径、体操等基本技术打下基础 对于教师来讲,不要局限于一项游戏只有一种游戏方法,而是要不断创新游戏方式,使一项游戏至少有两种以上的游戏方法,比如,拔河游戏项目,可以女生对男生、男生对男生、随即挑选学生分组等多种玩法。多样的游戏方法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参与情绪,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让学生在富有教育内涵、富有美感、充满智慧与情趣的空间中尽情的遨游、尽情的欢笑。传统的游戏教学模式往往是单向式、指令式的,让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情境教学是通过创造“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以及“美、趣、智”的学习情境缩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参与到游戏中去,并获得主动发展,提高体育学习能力。不仅如此,和谐、民主的人际情境与游戏情境也培养了学生热爱体育、尊敬教师、团结同伴的美好情感,陶冶了宁静致远的心境,提高了学生社会交往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涛.怎样充分利用与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J].中国学校体育,2003(04). [3]崔伟.当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01(03). [4]郭德法,张靓.探究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完善与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5). 作者简介: 铁长清(1971-),男,吉林珲春,本科,小教高级职称,珲春市第二实验小学,研究方向:体育。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