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董仲舒对儒学改造与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董仲舒对儒学改造与发展

论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与发展   摘 要: 董仲舒以先秦儒学为基础,以道家的天道观和阴阳家的思想为理论依托,充分吸收法家的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主张,建立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神学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成就自己为一代儒学之宗。同时,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加强专制集权和大一统的政治需要,让儒学一跃而成为正统思想 关键词: 董仲舒 儒学 改造 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材上对董仲舒怎么改造儒学只有这样一句话:“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很多学说,对儒学加以改造。”至于如何吸收如何改造没有更加具体的阐述,令广大师生颇有困惑。笔者进行探究和分析,现作如下阐释 一、董氏儒学与法家思想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重要学派,法家强调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强调因时而变,强调以法治国,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其思想源头可上溯到春秋时的管仲、子产。战国时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 汉初、刘邦等主要领导认为秦不分封子弟是它灭亡的原因之一,刘邦乃大封同姓子弟,以之护卫中央,但日后成了中央的心腹之患。文帝时有济北王刘兴居、淮南王刘长的谋反,景帝时有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武帝时又有淮南王刘安的谋反,可见当时中央政府受到地方诸侯的严重威胁。董仲舒此时吸收法家思想力倡大一统,正是时代的需要。董仲舒对法家思想的吸收,主要有四点 其一,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大一统理论来源于《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首创大一统,但大一统理论在《公羊传》中只是一种理想的政治模式,而董仲舒则把大一统视为贯通时空的规律,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董仲舒把大一统看做宇宙普遍法则,他还说:“天之常道,相反之物也,不得两起,故谓之一。一而不二者,天之行也。”董仲舒对一的政治化解释显然是受到先秦法家的影响,后者在为君主专制论证时就是通过对“二”的否定而力倡“一”,最高权力只能“一”不能“二”。董仲舒对大一统的重新解释,落实到现实政治中就是要确证君主的专制权力,从而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春秋繁露》里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这就把君主的绝对权威同某种神圣事物联系在一起 其二,是德主刑辅理论。董仲舒虽然强调“务德不务刑”,但毕竟不排斥用刑。他以阴阳论刑德,以德为阳,以刑为阴,主张阴为阳之助,刑为德之辅。当然,这也跟黄老之学有关 其三,强调法制和赏罚分明。《春秋繁露“务致民令有所好。有所好,然后可得而劝也,故设赏以劝之。有所好,必有所恶。有所恶,然后可得而畏,故设罚以畏之。既有所劝,又有所畏,然后可得而制。”《韩非子“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这两段话所表达的思想观点高度一致 其四,明确强调君主专制。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对君臣关系和君主权力的主张相当明确,他在《韩非子“尧、舜、汤、武或反君臣之义,乱后世之教者也……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明王贤臣而弗易也,则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为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阴道无所独行,其始也不得专起,其终也不得分功,有所兼之义。是故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阴兼功于阳,地兼功于天。”这段话明确表达了董仲舒关于君臣关系和君主权力的观点,很明显看出来是充分吸收了韩非子的思想。在历史上,董仲舒第一个提出三纲之说,他把君臣、父子、夫妇关系与阴阳,与天地化育、四时运转联系起来,从而以神圣的名义,固定了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妇之间的尊卑地位和服从关系 二、董氏儒学与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也是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中的重要学派,它的创立者是春秋末年的老子,道家学派强调道是万物的本原,是中国古代最早探究宇宙本原的学派。另外,道家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老子还认为事物是变化的,正反两面是会相互转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那么董仲舒到底吸收了道家的哪些内涵呢?笔者探究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其一,利用道家“有”“无”关系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本体论。道家思想源于《周易》中的乾、坤两卦。乾代表万物的本源,坤代表万物,所谓“乾知大始,坤作成物”。老子吸收了这一思想,指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即是本体,并不是指空无一物,而是一种绝对纯净的境界,因此用乾卦表示;有,即是万物,在本体显作用时,显现为有,因此用坤卦表示。董仲舒将这一理论充分吸收并且很好地运用到了政治思想的建设中,建立起以天为本体的儒家本体论。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是故天执其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