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中医学专业.doc.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大纲--中医学专业.doc

《病原学》 实验大纲 (供中医学专业用) 2015年06月 负责人签名: 教研室:病原学教研室 联系电话:4366451 新疆医科大学 病原学教学大纲 (供中医类专业用) Ⅰ 前言 病原学由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两部分组成。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检验,口腔,影像等各专业骨干基础医学课程之一;为考试课,要求学生必修。人体寄生虫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阐明寄生虫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寄生虫发生与流行、控制和消灭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而为防治寄生虫病提供病原学理论依据。 本大纲适用于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与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大纲正文按章叙述,每—章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核心内容要求教师讲深讲透,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内容要求教师做较详细的介绍,要求学生熟悉;一般内容教师点到即可,要求学生了解。 3、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4、总教学参考学时为54学时,微生物学30学时(理论与实验比例为2:1,理论课20学时,实验10学时);寄生虫学24学时(理论与实验比例为2:1,理论课16学时,实验8学时)。 Ⅱ 正 文 医学微生物部分 绪 论 一、教学目的:在掌握细胞生物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等课程相关内容基础上学习微生物、微生物学及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为本课程后续各章的学习建立基本的框架。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种类。 2.熟悉病原微生物的概念。 3.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和研究对象。 三、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分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有利有害)。 2.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第一篇 细菌学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教学目的:在学习和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熟悉和了解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发展简史的基础上学习本章。比较全面的掌握和熟悉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结构、功能及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细胞壁的区别;细菌特殊结构 (形态结构、形成条件、功能及在实践中的意义),革兰染色法的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 2.熟悉细菌的大小与基本形态、基本结构(除细胞壁外)、 L型细菌的概念及意义。 3.了解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的原则。 三、教学内容 1.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与排列方式(球菌、杆菌、螺形菌)。 2.细菌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功能、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和意义。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形态、培养特性及临床意义)。 (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 细胞质及其内容物(核蛋白体、质粒、胞质颗粒)的组成和功能。 (4) 核质的组成和功能。 3.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的化学组成、形成条件、抗原性、功能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抗吞噬作用、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2) 鞭毛的化学组成、数目和排列、抗原性,其与细菌动力及致病性的关系。 (3) 菌毛的化学组成、种类、功能。 (4) 芽胞的形成、形态、位置、功能及在医疗实践中的意义。 4.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革兰染色法的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 细菌的生理 一、教学目的:在学习绪论后,掌握和熟悉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本章,全面的掌握和熟悉细菌的的生理特点。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与方式(个体繁殖方式;群体生长曲线分期及意义);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实际意义。 2.熟悉细菌的营养,细菌分解代谢及常用于鉴别细菌的生化反应,细菌的人工培养及其实际应用。 3.了解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细菌的理化性状、分类和命名。 三、教学内容 1.细菌的理化性状:水及固体成分的种类与含量。光学性质、带电现象、表面积、渗透压等与环境的关系。 2.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营养物质、温度、酸碱度、气体等。 3.细菌的新陈代谢: (1) 分解代谢产物与生化反应:糖发酵试验、硫化氢试验、吲哚试验、尿素酶试验等在细菌鉴别上的意义。 (2) 合成代谢产物:热原质、毒素和酶、抗生素、色素、细菌素、维生素等在细菌的致病性和细菌鉴别上的意义。 5.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个体的繁殖方式,群体的生长繁殖规律。 6.细菌的人工培养及其实际用途。 7.细菌的分类和命名:分类的原则与层次,细菌命名法。 消毒灭菌 一、教学目的:学习消毒与灭菌的有关知识,学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为防止微生物感染和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