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历史:2012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1单元 考点2《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课件(福建专用必修2).ppt

历史:2012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1单元 考点2《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课件(福建专用必修2).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2012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1单元 考点2《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课件(福建专用必修2)

◆、全面理解重农抑商政策 1、中国古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探究4】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及主要表现P69 典型例题 据《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 ①重农抑商政策 ②“海禁”政策 ③“闭关锁国”政策④地主阶级的剥削 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①④ 典型例题 小五被时空穿梭机送到宋朝汴京旅游,他可能看到和遇到的情况有 ①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 ② 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③白天到城郊购买瓷器 ④ 市场和居民区被高高的城墙分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税收总额不断增加;农业税相对稳定,增加不多;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它反映出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应该看雇佣关系,图中看不出相关的信息。答案选C。 试解:___________________。(做后再看解释答案,效果更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变式训练2】下图中税收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小农经济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 *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 一、商业的发展 1.商业活动 ⑴商代:商业已有初步发展。 ⑵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⑶春秋战国: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⑷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⑸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⑹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北宋出现最早纸币交子。 ⑺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会馆的出现 与商帮有关,其中晋商和微商势力最强。 2.市场的发展: (1)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长安有9市。 (3)南北朝:民间“草市”自然形成,有“草市尉”进行行政管理。 (4)唐代:长安城实行 坊市 制;“草市”作用显著,演进为 地方商业 中心;“ 夜 市”比较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 空间 和 时间 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 有夜市、 晓 市和 庙会 集市;“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6)明清:都市中的 商业区 相当繁华。 3.城市的发展: (1)战国:出现称作“ 市井 ”的商业区。 (2)汉代:都市因商业的集中而繁荣;王莽在长安和“五都”( 洛阳 、邯郸、临淄、宛、 成都 )设“ 五均司市师 ”管理市场,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   (3)唐代: 长安 、 洛阳 的商业最为繁荣; 扬州 也曾经“雄富冠天下”;杭州、湖州成为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 汴京 有夜市、晓市和庙会集市;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5)明清: 晋商 和 徽商 等商帮出现,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建立了 会馆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兴起,有苏州、盛泽镇以及齐名的 汉口 镇、 佛山 镇、景德镇和朱仙镇。 【名师指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复习中应注意从两个方面归纳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内容,即市场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市场的发展主要应把握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逐渐突破以及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步减弱这一趋势;城市的发展则应围绕城市因商业而繁荣以及城市经济功能逐步增强这条主线进行梳理归纳。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宋代空前繁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严格控制商业交易;宋代以来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步减弱,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明清出现区域性大商帮。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含义: 重视农业,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产生原因 根本原因: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3、推行的目的: (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4、主要表现: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后来历代王朝都继承并发展重农抑商政策。 (3)明清两代继续执行这种政策:如:专卖制度、歧视政策、征收重税、压价收购等;官营压制民营。 5、评价 消极作用: (1)防碍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 (2)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积极作用: (1)重视农业保护了农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