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中应用
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诊断宫颈癌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9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DWI使用单次平面回波技术,身体相控阵线圈,b=0、400、800 s/mm2。20例非子宫疾病者行盆腔磁共振检查。对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DWI的ADC值分别进行了测量和比较。采用诊断试验方法,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3项指标判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结果作为参考标准。 结果 宫颈癌在DWI表现为弥漫高信号,其ADC值为(0.89±0.07)×10-3 mm2/s,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的平均ADC值。子宫颈癌最易受累淋巴结为闭孔淋巴结,DWI对盆腔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94.1%,准确性为91.8%。 结论 宫颈癌和盆腔淋巴结转移DWI和ADC显示更为突出,DWI区分正常宫颈和宫颈癌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准确的诊断。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宫颈癌;淋巴结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8-0074-04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目前惟一能够观察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性方法[1],用来检测人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受限制的方向和程度,间接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2]。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3]。近十年来,宫颈癌发病率有所上升,且趋于年轻化的倾向及患者对保留卵巢与治疗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宫颈癌的治疗面临新的挑战。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宫颈癌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DWI信号特点、宫颈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特征,并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较,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5月~2012年4月在我院行MRI检查的宫颈癌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及接受盆腔淋巴结切除。入选条件: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手术,术前未接受放、化疗,无严重合并症。年龄范围34~72岁,平均年龄39.4岁,中位年龄5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接触性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阴道排液等。正常宫颈组为年龄与宫颈癌组相匹配的因非子宫疾病行盆腔磁共振检查的患者20例。
1.2 扫描方法
采用西门子MAGNETOM Symphony TIM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平扫(T1WI 与T2WI)和DWI扫描。DWI主要扫描参数为:单次激发SE-EPI 采集, b值分别为0、400、800 s/mm2,方向ALL ,TR/TE 3900 ms/83 ms,层厚5 mm,间隔0 mm,FOV 26~28 cm,矩阵384×256,采集次数4,SPIR脂肪抑制。
1.3 图像分析
宫颈癌组:观察DWI及ADC图中宫颈癌的显示情况,并测量ADC值:以横断面病灶最大径线层面为测定平面,且避开出血、坏死或含气区,尽可能大的ROI测量其ADC值,重复测量3次并取其均值。正常组:测量宫颈组织的平均ADC值,方法同前。观察DWI及T2WI图像中盆腔淋巴结(P)的显示情况,包括髂总淋巴结(IC)、髂外淋巴结(IE)、髂内淋巴结(II)、闭孔淋巴结(O)、宫旁淋巴结(PU)、腹股沟淋巴结(SU)。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统计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值 3.2 DWI鉴别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性质
目前,宫颈癌临床分期普遍采用国际妇产科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类法,尽管淋巴结转移等并不包括在宫颈癌FIGO分期内,但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外科治疗的I B和ⅡA期宫颈癌,如果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率将从85%~90%下降到50%~55%[9]。因此,治疗前准确判断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否,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常规MRI判断淋巴结转移,若将淋巴结短径1 cm视为转移,则敏感度为24%~72%[10]。本组49例手术病例中,T2WI提示12例患者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正确预测9例;DWI提示14例患者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正确预测13例,DWI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94.1%,准确性为91.8%。Kim等[11]分析了125例接受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病人的术前DWI影像,对淋巴结短径≥8 mm的12枚转移性和59枚非转移性淋巴结的受试者特征R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