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级兽医药理学(课件5)抗炎药概述1
抗炎药概述 河南科技大学 赵振升 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的消炎作用,对一般的疼痛、炎症及慢性痛风均无效,其作用主要是消炎,抑制粒细胞浸润,原因是与粒细的微管蛋白结合妨碍粒细胞的活动,秋水仙碱能抑制细胞菌丝分裂,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痛风。 秋水仙素是诱变多倍体效果最好的药剂之一。 1951年,日本学者木原均,用同样方法培育成功三倍体无籽西瓜,秋水仙素也起了重要作用。秋水仙素有剧毒,使用时要小心。 致炎因子→细胞膜磷脂 花生四烯酸 PGE1、PGE2 PGF1α、PGF2α 加强白细胞趋化 增强血管通透性 增加溶酶体酶释放 增加细胞内cGMP 减少白细胞趋化 抑制介质释放 减少溶酶体酶释放 增加细胞内cAMP 促炎 抑炎 2.白三烯(leukotriene,LT) 花生四烯酸通过脂加氧途径生成。 来源: 主要来自白细胞和肥大细胞,这些细胞具有5-脂加氧酶。 根据白三烯产生的次序和化学结构不同,将白三烯分为A、B、C、D、E、F6类,在这些字母的右下角加注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双键数目,如LTA4 过去称之为“过敏性慢反应物(SRS-A)实际上是LTC4、LTD4、LTE4、LTF4混合物。 AA 5-过氢氧AA 5-羟AA(5-HETE,花生四烯酸) LTA4(不稳定) LTB4 LTC4 LTD4 LTE4 LTF4 H2O 脂加氧酶 还原 脱水 谷胱甘肽转硫酶 谷胱甘肽转肽酶 肽酶 谷氨酰转肽酶 Glu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肥大细胞 致炎作用: 参与急、慢性炎症。 白细胞趋化作用:吸引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LTB4最强。 增高血管通透性:高浓度时,LTC4、LTD4、LTE4。LTC4最强。 收缩支气管和回肠平滑肌:LTD4>LTC4>LTE4。细胞内cAMP↓或cGMP↑均可增加LT的释放。 3.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 由肥大细胞、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产生。 来源: PAF主要来源是受刺激的炎症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聚集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因子和血栓素(TXA2)。 聚集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释出溶酶体成分。 收缩豚鼠回肠平滑肌。 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增高血管通透性。 扩张血管 降低痛阈和产生痛觉。 引起粒细胞中白三烯(LTC4)及氧自由基(O2-产生) (三)细胞酶性和非酶性物质—溶酶体成分 细胞内溶酶体(lysosome)是分布于细胞浆中的胞浆小体,外包蛋白膜,称溶酶体膜,内含40余种酶性和非酶性物质,哺乳动物体内除红细胞外,各种细胞都有溶酶体,特别是吞噬细胞,其含量更为丰富。 溶酶体成分分酶性和非酶性两大类,都有致炎作用,称为酶性介质和非酶性介质。 1.酶性介质 细胞溶酶体内有40多种酶,能作用于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在炎症中,起重要作用的为蛋白酶类。 酸性蛋白酶:如组织蛋白酶A、B、C、D、E等。 中性蛋白酶:包括胶原酶、弹性蛋白酶、糜蛋白酶、SH基依赖蛋白酶等,在中性或微碱性pH 下作用显著。 2.非酶性介质 阳离子蛋白:可刺激组胺释放,除增加血管通透性外,还有趋化、杀菌和促血凝作用。 阴离子蛋白:能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而增加血管通透性。 白细胞致热原:现认为是白细胞介素-1(IL-1)的同类物,是内热原的一种。作用于下丘脑改变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状态而引起发热。 溶酶体成分释放后,除消化细胞自身外,还可向周围组织和间质扩散,造成周围组织损害和坏死。 释放方式: 细胞毒性释放:崩解前释放介质 细胞内释放:异物颗粒被吞噬入细胞时,溶酶体酶可释放入吞噬泡内,对摄入的颗粒进行泡内消化 分泌性释放:致炎因素作用于吞噬细胞后,细胞逆胞饮,溶酶体成分从未全封闭的吞噬体内逸出而进入周围组织。 (四) 淋巴因子和细胞因子 淋巴细胞受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类小分子量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淋巴因子(lymphokines) 各种细胞所产生的生物活性蛋白质和多肽统称为细胞因子(cytokine)。 近年来发现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也能产生一些活性物质,称为单核因子(monokine);与淋巴因子共称为细胞因子。其中包括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和各种淋巴因子。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相继发现影响白细胞、单核细胞、胸腺细胞和淋巴因子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钢结构项目全方位技术服务和售后支持方案.docx VIP
- 第3课 体验人机交互 教案 义务教育人教版信息科技三年级全一册.docx VIP
- 酶法合成阿托伐他汀侧链中间体(S)-4-氯-3-羟基丁酸乙酯的研究进展.pdf VIP
- 农业机械设备采购投标方案.docx
- 心衰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 VIP
- 高中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T CALC 09—2025 免陪照护服务基本规范.pdf VIP
- 预应力技术在超长混凝土结构中应用分析.doc VIP
- HG∕T 6312-2024 化工园区竞争力评价导则.pdf
- 小学语文 21、小古文《孔融让梨》 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