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3、 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4、 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3、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 《庄子》共33篇,分内 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 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 子与鲁迅》。 文学的哲学 哲学的文学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 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 我吧?”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 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 “你不是鱼, 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给下列字注音: 相梁 ( ) 鸱 ( ) 吓 ( ) 醴泉 ( ) 鲦 ( ) 濠梁( ) 相梁(xiàng) 鸱 (chī) 吓(hè) 醴泉(lǐ) 鲦(tiáo) 濠梁 (háo) 1、惠子相梁 相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 3、非梧桐不止 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 5、于是 鸱得腐鼠 于是 6、鱼出游从容 从容 7、是鱼之乐也 是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国:国都、京城。 止:栖息。 安:疑问代词,怎么。 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是:这。 问题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问题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 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 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庄子秋水》的故事: 《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 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讨论:从两则文章中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 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 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 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 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