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酶的生产解读
提纲 §2.1 概述 §2.2 酶的合成模式与代谢调控 §2.3 液体法酶的生产 §2.4 固体法酶的生产 ?酶的生产方法 ※提出法:直接从动植物或微生物内利用化学等手段提取酶。 如胰蛋白酶直接从胰脏中提取,木瓜蛋白酶直接 从木瓜中提取。 ※发酵法:经过预选设计,通过人工操作控制,利用细胞 (包括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产生 人们所需要的酶的过程,称为酶的发酵法生产。 (1)酶的产量高;(2)易于培养和管理;(3)产酶性能稳定;(4)利于酶产品的分离纯化;(5)安全可靠 ?发酵常用的微生物: (1)枯草芽孢杆菌—用于生产α-淀粉酶、蛋白酶、碱性磷酸酶等; (2)E.coli-用于生产谷氨酸脱羧酶、Asp酶、β-半乳糖苷酶等 (3)黑曲霉-用于生产糖化酶、 α-淀粉酶、酸性蛋白酶等 (4)米曲霉-生产糖化酶、蛋白酶等。 ※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快,整个酶的生产周期可以缩短,酶产量可以无限的扩大。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其生长代谢的机制也不相同,那么涉及到的各种酶也就不相同,这就为各种各样的酶的生产提供了基础。 例如:同样是微生物发酵生产Lys,在大肠杆菌中Lys的合成途径与谷氨酸棒杆菌Lys的生物合成途径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可以利用不同的微生物分别生产不同的酶。 ?按照微生物培养基形态 1.固体法酶的生产:将微生物菌种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以麸皮、米糠等为主要原料),在微生物生长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其生长的状态,间歇式的通风、喷水,以保证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氧的需求,对温度的控制。 优点:(1)设备投资少,易于上马,适合于中小型企业。 (2)生产管理要求不高,对于培养过程中的无菌程度要求 也不高,这就相应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3)单位产品的酶活力较高。 缺点:(1)无菌程度较低,生产的酶制剂大部分是水解酶类,而 且往往只适合于混合物的水解。 (2)发酵周期较长,通常需要4-5天。 (3)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 2.液体法酶的生产: 又称为,液体深层培养,采用液体培养基至于发酵容器中,经灭菌、冷却后接入产酶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发酵。是现代意义上的酶制剂生产方法。 优点:(1)微生物生长在液体培养基中,有着良好的控温、传 质的条件,生长速度较快,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 (2)无菌程度较高,发酵液中的酶的种类比较单一,有利于 酶制剂的分离提出。 缺点:(1)由于生产过程中的无菌程度较高,生产成本增加。 (2)产品往往需要分离、浓缩的等后处理,增加了设备投资 和生产成本。如果生产粉剂型的生产成本更高,如果生 产液剂型的,则产品的保质期较短,且需要添加防腐剂。 ?按照微生物的培养方式 1.微生物的纯培养:指单一的微生物菌种的培养,包括固体和液体培养。 2.混合培养:多菌种的混合培养,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用空气或者原料本身所含有的微生物菌群接种培养,利用培养过程中的温度的调整来选择或者说淘汰某些微生物。通常采用固体培养。 混合培养方法目前在我国的白酒生产领域仍然广泛的使用,其产品又称之为:大曲、药曲等,有着浓厚的地方特点。这种生产方法的主要缺点是,生产效率较低,酶制剂中以水解酶类为主,而且水解酶类的种类比较复杂,适合于混合原料的水解工艺;从工业化的角度讲,产品有着浓厚的地方特点,难以标准化。 酶的液体深层培养生产方法,是建立在现代发酵工业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的.两种方法的发酵,酶的生物合成机制,酶发酵的基本理论是相同的 §2.2 酶的合成模式与代谢调控 ?酶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原核生物细胞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真核生物细胞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酶生物合成的模式 ?提高酶产量的方法 细胞合成的酶按其在细胞中量的变化,可分为: ? 组成型(constitutive): 酶在细胞中的量比较恒定,环境因素对这些酶的影响不大,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糖酵解途径的各种酶。 ? 适应型(adaptive):酶在细胞中的含量变化很大,其合成速率明显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又称调节型的酶,如E.coli的β-半乳糖苷酶(几个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5.1.4鱼.ppt
- 5.1.1酶的本质和作用.ppt
- 5.12知识竞赛.pptx
- 4 筹资管理下.ppt
- 4 滑模式摊铺机施工.ppt
- 5.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ppt
- 4 人际交流与沟通.ppt
- 4-6六下科学《污水和污水处理》.ppt
- 5.11与挫折同行1.ppt
- 4-万珂在特殊人群的应用及安全性管理.ppt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