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_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ppt

  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_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课件

* 磺胺类药物经乙酰化后反而水溶性降低,故服用磺胺药时同时服用适量小苏打,以提高其溶解度,利于随尿排出。 (二)硫酸结合 硫酸基转移酶 外源外学物的硫酸结合物主要经尿排泄,少部分从胆汁排泄。 硫酸酯 乙酰基供体:乙酰CoA 芳香族胺类化合物 乙酰化衍生物 (三)乙酰化作用 乙酰基转移酶 与氨基酸结合有两类毒物,即羧酸和芳香羟胺。 羧酸必须首先经酰基辅酶A合成酶催化,需要ATP和乙酰辅酶A,活化生成酰基辅酶A硫酯,再由N-乙酰转移酶-催化与氨基酸如甘氨酸、谷氨酸、牛磺酸的氨基反应,形成酰胺键。 羧酸的氨基酸结合是解毒反应。 (四)氨基酸结合 甘氨酸酰基转移酶 + HSCoA (五)甲基化作用 甲基化反应可分为N-,O-,S-甲基化。这种结合形成的产物虽然可能比母体毒物水溶性降低,但一般都能使毒物解毒。 甲基供体:S-腺苷蛋氨酸(SAM) 甲基转移酶 (六) 谷胱甘肽结合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能催化GSH与含有亲电子C、N、S、O的化学毒物反应,生成结合物。GSH结合物具有极性和水溶性,可经胆汁排泄,并可经体循环转运至肾。在肾内GSH结合物经一系列酶催化反应变为硫醚氨酸衍生物,由尿排泄。 GSH + Br H O H Br H OH H SG 溴苯环氧化物 结合产物 ① 引起外源性化合物水溶性的增加,加速其排泄: Ⅰ相反应通常仅导致水溶性少量增加,但多数Ⅱ相反应可导致外源性化学物的水溶性显著增加,易于通过肾脏经尿液或随同胆汁混入粪便排出体外; ② 生物转化能改变外源性化学物的毒性: 代谢解毒:经生物转化大部分外源化学物的代谢产物,毒性降低,易于排出体外。 代谢活化:经生物转化其毒性被增强的现象。生成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剂、氧化还原剂。 ③ 生物转化酶的诱导及其活性升高可加速内源性化合物的代谢,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异常。 4、 生物转化意义 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影响生物浓缩系数的因素: KBCF = 物质在生物体内浓度 物质在环境介质中浓度 生物浓缩系数: 1、在物质性质方面:降解性、脂溶性、水溶性等 2、在生物特征方面:种类、大小、性别、器官、生长发育阶段等 3、在环境条件方面:温度、盐度、pH、氧含量等 第四节 污染物质的生物浓缩、积累和放大 生物积累 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 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 研究的意义 生物机体对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的积累性可作为环境监测的一种指标,用以评价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积累原则 任何机体在任何时刻,机体内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的浓度水平取决于摄取和消除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摄取量如大于消除量,就发生生物积累。 思考: 下面这两个柱形图反应了什么问题,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 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 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富集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生物放大的产生 生态系统食物链的物质流动原理。 1ppm=1mg/kg=1mg/L 第五节 生物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的影响 生物污染(Biological Pollution) 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 空气中微生物污染 水中微生物污染 土壤中微生物污染 植物污染 动物污染 生物污染 非典: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SARS 一、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以近距离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体液传播多见。 气溶胶传播,即通过空气污染物气溶胶颗粒这一载体在空气中作中距离传播,是经空气传播的另一种方式,严重流行疫区的医院和个别社区爆发即通过该途径传播。 非典期间,儿子在母亲节去探望被隔离的当护士的母亲 上海甲肝大流行,发生于1988年春季的上海市,主要由市民食用受到甲肝病毒污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