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5岁老夫妇携手自杀心理地图
85岁老夫妇携手自杀的心理地图 原本应该颐养天年的85岁老夫妇,为何要携手放火自杀?在惨剧的背后,我们能否找出他们从容赴死的真相?
2015年11月15日下午,上海市的一对85岁老夫妻,手拉着手并排躺在床上,放火自焚身亡。此新闻一出,顿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最令人困惑的是,朱老伯夫妇已经85岁高龄了,他们有足够的退休金,完全可以安享晚年,自然地迎接生命终结的那一天。他们的自杀行为,也明显与讲究寿终正寝的中国死亡文化背道而驰。到底,他们为何会选择放弃生命?可惜,逝者已矣,我们再也无从得知老人当时的心态,只能从他们当时的处境和邻居们的只言片语中,慢慢地拼凑出朱老伯夫妇生前的生活状态和赴死真相
年岁渐高。他们忍受着衰老之痛
根据记者现场采访得知,死者朱老伯今年85岁,祖籍浙江,30多年前从上海一家国企提前退休,老人每月有近7000元的退休金。老太太和朱老伯同岁,是上海本地人。朱老伯曾经结过三四次婚,50多岁时和现在的老伴儿结合。虽是再组家庭,但两位老人已经结婚30多年,感情一直很好。朱老伯和前妻有一个女儿,一直生活在浙江老家。老太太和前夫生育了两儿一女。4年前,老太太瘫痪了。朱老伯个头不高,也不壮,老太太的块头却很大,所以他一个人照顾起来很吃力。案发前不久,老太太的女儿曾找居委会调解,让朱老伯同意她前来照顾母亲,但被朱老伯拒绝了
每个月7000多的退休金,他们的确衣食无忧。可是,物质的富足无法抵挡疾病的侵袭,比如老太太多年瘫痪在床,早就丧失了健康、正常生活的机会。每位老人,都要面临着身体能力的逐渐丧失。可能老太太刚患病时,朱老伯认为自己完全可以照顾她。他曾向亲友许诺两个人要自食其力,也固执地拒绝别人的帮助。但年岁渐高、自己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他逐渐地转变成一个需要别人照顾的老人,在自杀一个多月前曾表示“年纪大了,照顾不动了!”面对身体的衰退,朱老伯的心里一定是很难受的
一个月前,朱老伯在铁门上贴出两张A4纸打印的感谢信。信是用老太太的口吻写的,意思就是感谢照顾她的这些邻居,说她生病卧床多年,时日已经不多,是时候要走了。11月15日中午,朱老伯来到邻居陈高山店里,让他去自己家挑选一些东西,说反正自己用不上了。在此之前,朱老伯已经送给陈高山几个九成新的锅和一个汤婆子。陈高山不放心,还专门去朱老伯家看了一下,结果发现他家院子里的一张桌子上,摆放着8张百元大钞和一些祭奠用的物品。朱老伯解释说,老伴身体不好,他要祈福一下。陈师傅半信半疑,没有追问。两个小时后,悲剧就发生了
从这些举动不难推测:朱老伯是十分自尊的一个人。他拒绝别人的帮助,连祭奠品都自己准备齐全;不肯欠别人人情,把旧家具送给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邻居;给他们写感谢信,懂得感恩和报答……可是,他现在的能力,不足以像原来一样支撑起他的整个自尊,他面临的不仅仅是身体方面的丧失,心灵上的丧失恐怕更令他难以接受
有一种孤独,叫做当众孤独
与丧失结伴而来的,还有深深的孤独感
两位老人住的院子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卫清西路北侧。和对面整齐的居民小区比起来,北侧沿街的房屋显得有些老旧、破败,以平房和商铺居多,住户极少。死者朱老伯的房子便夹在七七八八的商铺之间。房子不大,差不多七八十平方米,是那一带最常见的老式瓦房。和周围的商铺不同,死者朱老伯家的房子并不紧挨街道,而是往里面缩了四五米,多出来一个小院子
院子和沿街过道之间以一张铁丝网隔开。路边是茂盛墨绿的樟树,如果行人不注意,根本发现不了小院儿的存在。朱老伯周围住的都是外地人,彼此交流很少。附近修车的张师傅说,朱老伯每天自己一个人倒垃圾、买菜、伺候瘫痪的老太太,让人看着心酸。邻居陈高山说,老太太瘫痪后,朱老伯就开始收集酒瓶,经常摸着酒瓶自言自语。曾经有人出2000元买其中的一些酒瓶,他都不卖
周先生和俞奶奶都是上海本地人,是朱老伯夫妇的老邻居。周先生说,朱老伯和亲生女儿已经30多年不通音信了。从时间上推算,应该是朱老伯和老太太再婚前后,她和父亲不来往的。早年,老太太的两儿一女和两位老人都相处得很好。但自从4年前老太太瘫痪后,他们就很少来了。两个儿子干脆不露面,其中一个儿子的住处距离朱老伯的房子很近,走路只需10分钟。女儿来得倒是多一点儿。但是,俞奶奶说,老太太瘫痪后,都是朱老伯一个人忙前忙后,没有一个子女尽心照料,来也就是看一看,坐一会儿,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俞奶奶还说,老太太的女儿主动提出照顾老人,是因为“看老太太快不行了,才过来装装样子的”。事实到底是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朱老伯夫妻一直处在“孤独无助”之中
由此可以看出,老人生前的生活,几乎是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和外地邻居语言不通,平时很少交流;独自买菜,做饭,倒垃圾,照顾病人;因为复杂的婚姻状况,和子女或走动极少,或断绝关系;生活无聊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