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营体制如何影响农民.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经营体制如何影响农民

农业经营体制如何影响农民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换过程中,分散的小农家庭经营模式如何实现规模经济?小规模农户如何走上农业现代化道路?家庭农业是否还有生命力?这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的影响 农业劳动者必然参与不同的农业经营方式。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主要政策选择是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形成的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相结合的经营形式或经营系统,被称为现代大农业或垂直一体化经营的农业,在中国被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的垂直一体化经营,依照农业关联企业与农民结合的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可分为三种形式:(1)农业关联企业与农场结合在一起,形成经济实体,构成农工商综合体;(2)合同制,农业关联企业与农场主签订合同,在明确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条件下,把产供销统一起来,原有工商企业和农场仍保持各自独立的实体不变;(3)另一种替代的方式是农民组成合作社,直接参与农业垂直一体化的进程,成为一体化的主体成分。前两种形式是公司(企业)导向的垂直一体化经营,第三种是合作社导向的垂直一体化经营 1.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公司(企业)为主导,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起步。在全球化背景下,农民被动地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从理念和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看,我们更应注重发展以农产品生产和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其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扩展农业产业链、实现垂直一体化经营的重要组织载体。但农业劳动者和经营者自己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他们往往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除了资金融通遇到困难外,在技术引进、设备改造、农产品质量检测与标准化、企业管理、市场开拓、信息搜集、销售渠道以及经营网点分布等方面,都与专业化的大公司有较大的差距,这样的现代化进程肯定较为缓慢。而公司(企业)导向的垂直一体化经营,能迅速将资本、技术、信息、管理、销售渠道与劳动力、土地相结合,在走农业现代化道路时,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选择就是以公司(企业)为主导,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起步,但在这个进程中,公司为主导的经营组织形式挤压了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的发展空间,延缓了农民组织化的进程 笔者认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农业龙头企业(包括农业跨国公司)在联结农民与市场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但也必须正视“公司+农户”这种契约联结方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农户希望自己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能卖个好价钱。在初级农产品通过储藏运销、深度开发和加工增值形成的新增价值的分割上,两者显然是有矛盾的。由于初级农产品的供给正处于总量过剩的阶段,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又很低,而公司掌握着技术、信息、资金、市场销售渠道、网络、产品品牌,在剩余价值的分割上往往占据主动和支配性的地位。在公司与农户之间的交易中公司处于强势地位,分散的个体小农户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谈判地位严重不对等,双方的利益格局在很多情况下是失衡的,双方是一种不平等的互利关系,在劳动与资本两者的关系上,仍是资本支配劳动 2.不同的农业经营形式折射了不同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并决定了农业劳动者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思路是:发展现代农业,要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土地向专业农户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使他们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主力军。在此基础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他们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从实践看,家庭经营再加上社会化服务,能够容纳不同水平的农业生产力,既适应传统农业,也适应现代农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不存在生产力水平提高以后就要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问题。” 但在发展现代农业时,长期以来也存在另一种思路和做法,认为现代农业的主体应当是企业,要形成一批大规模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企业。在一些地方,大公司进入农业,取得大片农地的使用权,直接雇工从事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与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大规模租赁农户承包地相联系的是从事农业的主体由家庭经营转为雇用工人。有些地方也提出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农民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 在现实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在各地看到的往往是一种混合型、多样化的新模式,走的是一条政策弹性较大、兼容性较强的道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形态:一是对家庭经营的扩展和延伸,通过各种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专业种植、养殖和营销大户开展规模经营以及专业性质的联合与合作;二是工商外来资本或大企业进入农业,连片开发,反租倒包;三是当地的公司或合伙企业,或本地外出创业的企业家回到地方承包经营和进行产业化经营。这样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又和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交织在一起。在农业发展问题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