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发展方向
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发展方向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苏云金芽孢杆菌、BT蛋白的研究概况和微胶囊技术。针对微生物农药的一些抗性、稳定性、残效期等问题,BT蛋白与其他害虫方法结合使用和微胶囊剂将成为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关键词】生物农药;发展方向;苏云金芽孢杆菌;微胶囊技术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udies o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protein and micro capsule technology. In view of some resistance, stability, residual period of microbial pesticide, BT protein and other pests with and micro capsules will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biological pesticide Bacillus thuringiensis.
【Key words】Biological pesticide; Development directio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Microencapsulation
0 前言
在生物农药中,苏云金芽孢杆菌因其生产的规模最大,应用范围最广泛,在防治病虫害和粮食增产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自然也是最有前途的生物农药。但是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其抗性问题、稳定性问题。对与这些问题本文讲了BT蛋白及其抗性问题改进策略,以及增强稳定性和增加残效期生物农药的的微胶囊技术,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1 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与相关的抗性研究
1.1 苏云金芽孢杆菌介绍
苏云金芽孢杆菌(学名:Bacillus thuringiensis,专著中简称为Bt),又称苏力菌,是革兰氏阳性菌。由日本的细菌科学家石渡繁胤和德国的细菌科学家恩斯特1901年和1911年各自在自己国家独立发现。贝尔林纳从患有叫做Schlaffsucht疾病的地中海粉蛾幼虫中发现该菌,并根据发现地命名
外国在20世纪30年发现苏云金芽孢杆菌对玉米螟防治效果很好[1]。正因为如此,人们尝试将其开发成商品农药制剂。在1938年第一个用于防治地中海粉螟的商品生物农药制剂sporeine在法国上市
1.2 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存在的抗性问题和改进的策略
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化学农药一样能够使昆虫对其产生抗性,但是我们可以采取策略对其进行防治,一般是与其他害虫控制方法结合使用
1.2.1 与真菌杀虫剂的复配
在苏云金芽孢杆菌和杆状病毒结合使用来杀虫的试验中,Navon发现其杀虫效果比单独使用明显增强。但是同时使用会产生拮抗现象,不利于杀虫效果的最大化。李新社研究了苏云金芽孢杆菌与白僵菌[2]和平沙绿僵菌[3]混配杀灭酒曲害虫大谷盗,得出在适宜条件,杀虫20天左右,效果最好
1.2.2 与害虫的自然天敌结合
一般情况下害虫卵的寄生虫与苏云金芽孢杆菌具有高度的兼容性,使用苏芽孢杆菌不会对害虫卵起伤害作用,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让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有害虫卵的天敌结合使用从而增强效果
1.2.3 与天然植物杀虫剂结合使用
一些天然植物自己分泌一些化合物能够抑制害虫的取食,如果使用这些化合物的植物杀虫剂在农作物身上,也可以减少害虫对粮食产量的损害。针对这些化合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BT和植物杀虫化合物的兼容性;(2)选择可以可以增强BT杀虫效果的植物杀虫剂用于微生物制剂;(3)通过对BT和植物杀虫剂不同时间交替使用可以克服害虫的抗性问题
1.2.4 与化学杀虫剂结合使用
化学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和BT结合使用可以增强BT的杀虫效果,如氧化乐果、灭多威等。然而化学杀虫剂与BT的结合使用也有一些限制。如和化学剂结合使用的兼容性问题,以及化学杀虫剂的对害虫取食的影响从而减少对BT摄入量,而且结合使用可能对害虫的抗性问题不能够解决
1.3 微胶囊制备技术
1.3.1 微胶囊技术介绍
微胶囊技术使用成膜材料将固体或液体的有效成分包裹起来的技术,目前是生物农药制剂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这项技术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90年带取得了更好的发展。此项技术最先用于药物,后也用于医药、食品、农药、饲料、化妆品[4]等行业
微胶囊使用的是天然或着非天然人工合成的一种高分子物质包膜囊壁,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式下将活性物质(囊心)包裹而成的一颗颗半透性或密封的微型胶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