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旅游美学第六章.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旅游美学第六章

旅游美学第六章 (四)北碑南贴: 西晋八王之乱后,北中国处于五胡十六国的混乱状态,,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硅翦灭诸胡,统一北方,建立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魏国。中和静美的汉文化风格吸收了强烈的北方游牧民族的豪放泼辣气息,在书法艺术上则掺用了粗犷刚健的线条和错落自然的结构,表现雄强泼辣和朴拙浑厚的特有风格,“铁马、西风、塞北”的审美倾向。而南朝继东晋衣钵,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玄学为国学,清淡风尤炽,佛道合流,清淡、虚静、柔美为南朝士人的审美主潮,与东晋同趣,在书法艺术上表现为“杏花、春雨、江南”的审美倾向。 北碑南贴 北楷南行 北民南士 北雄南秀 南北朝瘗(yi)鹤铭 南北朝摩崖刻石。刻石的时代和书写者的姓名,向来没有定说。《瘗鹤铭》的原刻,在江苏镇江焦山崖石上,曾崩落在长江中。清代康熙中,移置在山上的定慧寺。铭文笔势开扩,点画飞动,前人评价很高。北宋黄庭坚爱临此铭,他的诗有“大字无过瘗鹤铭”之句。 《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康有为称龙门石刻“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规也”。而《始平公造像》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立于太和二十二年(498)。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笔画折处重顿方勒,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 始平公造像记拓片(易培初跋) 《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刻於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逐字界格。记文内容寄造像者宗教情怀,清乾隆年间始被黄易(1744-1801)发现,受到书坛重视,列入“龙门二十品”,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杨大眼造像记整碑(图) 《杨大眼造像记》刻于北魏景明正始之际(500年-508年)。楷书,刻在洛阳龙门古阳洞。与《始平公造像》、《孙秋生造像》、《魏灵藏造像》并称“龙门四品”。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其列峻健、丰伟之宗。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北齐 故宫博物院藏清拓本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又名《泰山佛说金刚经》。摩崖刻石,刻於石东泰安泰山石经峪花岗岩溪床。字大径尺,书体雄浑,以隶为主,间有篆、楷、行草意。其字径大小亦有差别,大多数为竖纵约三十五厘米,横宽四十至六十厘米,无撰书人姓名,这封於研究我国书体的历史演变和书法艺术成就,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智永——真草千字文   今天所传的真草千字文、归田赋,还有阁帖所收的草书都是佳作。其中又以真草千字文最佳,且墨迹尚存,弥足珍贵。 当时永禅师见古法渐没,为了复兴书风,遂以右军为范本,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摹成八百本的真草千字文,赠与浙东诸寺,故名享当代,万古长存。其所摹之本有「天下法书第一」之誉。 其书锋藏意古,且法度严谨,一笔不茍,又略参行草,蕴含逸气,温润秀劲兼而有之。 其草书则各字分立,运笔精熟,飘逸之中犹存古意,真是得右军之精传,怪不得能受人称颂“智永得右军之肉”,于此可得印证。 三、求规隆法(隋唐五代) 从崇尚风韵到讲求法规,从“不工”到“工”,中国书法中心是“法”字,大概是由唐代书法尚法始定。 汉以后四百多年的分裂混乱局面到唐宣告结束,唐国力强盛,社会稳定。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强大的唐王朝要求文化艺术豪华壮丽、雄浑奔放、规整博大,与汉代的淳厚恢宏、沉稳深遂不同,与魏晋南北朝的气韵生动,简淡清秀也不同。 唐代书法美,远望“魁武如尊贵”,近望“威重如山岳,细望“道气德辉,蔼然服众” 。 (一)真楷造极: 欧阳询: 书法史上第一位大楷书家。他在右军楷书的基础上再变其体,笔力险劲,结体严谨庄重,间架坚实平衡,险中求稳,舒敛有度。欧一方面效法王右军,同时吸收北碑方正峻利强悍旷迈之势,又有南朝文质彬彬、风姿秀雅之韵。形成骨硬肉丰、俭劲平和、刚而不狠、键而不犷之独特风格。 《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楷书24行,行49字。 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唐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碑立于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楷书35行,行书33字。原石久佚。 此碑书法笔力强健,结构紧密。早《九成宫》一年而书,故风格极相似,但谨严有余舒展不足。元赵孟俯评论云:“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而《邕禅师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