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推进城镇化协调发展.pdf
企业导报 2016年第4期
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推进城镇化协调发展
徐安勇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福建 福州 350014)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城镇化发展问题,把推进城镇化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当前,全
国各地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分析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探索新形势下推进新型城镇
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
新理念;协调发展;推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 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
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近年来,全国各地城镇化水平随 二、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是区域间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的主要成因
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目前正处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问题的成因相当复杂,有区
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加快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协调等众多因素,而城乡二元经济
2015 年 1 月 20 日,中国经济网北京报道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体制是区域间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的主要成因。在计划经济时
2014 年经济数据,2014 年末我国常住人口 74916 万人,比上年 期,全国各地建立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推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
末增加 1805 万人,乡村常住人口 61866 万人,减少 1095 万人, 理制度,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是造成区域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的政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 54.77%,即城镇化率已达到 54.77%。 策性因素。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
当前,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是增加投资和拉动消费的重要举 流动,成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严重障碍。改革开放后,地处沿海
措,也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步伐, 地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通过实行特殊政策、灵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 措施,率先设立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商投资区的举
能够更好地带动全方位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 措,加快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步伐,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
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因此,全国各地亟需从经济发展实 业,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较快。地处山区的区域在城乡分割的
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分析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户籍管理制度约束下,大多数农民主要在农村从事种养业,农
面临的问题,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探索新形势下推进新型 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大, 影响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导
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致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不平衡。
一、区域间城镇化发展不平衡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重 三、以协调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措施与对策
大问题 全国各地要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加快转变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城镇化发展水平迅速提高,推进 想观念,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明确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
城镇化发展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目前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新 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
型城镇化建设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主 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
要是区域间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从 2013 年中国省级行政区城 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统筹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
镇化率排名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城镇化率达到 86.30%、 区域城镇化协调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
88.02%,沿海地区的广东省、浙江省城镇化率达到 67.76%、 快建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镇体系,以县城为中心、城镇为
62.96%,而相当一部分省份城镇化率不到 50%,区域间城镇化 桥梁,组成相互联系和相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