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杂菌和噬菌体的防治.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杂菌和噬菌体的防治

第七章 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 第一节 工业发酵染菌的危害 一、染菌对各种发酵的影响 对于不同产物的发酵,由于菌种、培养基、发酵条件、发酵周期以及产物性质不同,受污染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二、不同杂菌污染对发酵的影响 同一产物发酵不同种类杂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三、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丝状菌发酵被污染后,大量菌丝自溶,发酵液发粘,发臭;发酵液过滤困难,严重影响产物的提取收率和产品质量。 第二节 杂菌污染的防治 一、杂菌的检查方法: (1)显微镜检查法:用革兰氏染色剂对样品进行涂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根据生长菌株的生长特征及形态与杂菌不同,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杂菌; (2)培养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生长菌株生长培养基灭菌、冷却后37℃保温24小时,先检查灭菌是否完全,若无菌表明灭菌完全,再划线接种,分别于37 ℃ 和28 ℃ 培养24小时,检查是否有杂菌存在; (3)肉汤培养检查法:将需检查样品接入已灭菌并经过无菌检查的肉汤培养基中,放置37 ℃ 和28 ℃分别培养24 h,进行观察,并取样镜检。 2、从污染杂菌的种类来看: 耐热的芽孢杆菌: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或设备存在死角引起; 球菌、无芽孢杆菌等不耐热杂菌:种子带菌、空气除菌不彻底,设备渗漏和取样操作问题等引起; 真菌污染:设备或冷却管渗露,无菌室灭菌或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无菌操作不当等引起; 浅绿色菌落的杂菌:水污染(即冷却管穿孔); 三、杂菌污染的防治 1、杜绝种子染菌:应加强接种室的消毒管理工作,定期检查消毒效果;严格接种及移种的无菌操作;如果菌种不纯,则需反复分离,直至完全纯化为止。对于已出现杂菌菌落或噬菌斑的试管斜面菌种,应予废弃。在平时应经常分离试管菌种,以防菌种衰退、变异和污染杂菌。 对于菌种扩大培养的工艺条件和种子质量要严格控制,在种子扩大培养各阶段每隔4~8小时取样进行无菌检查,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好以后必须先冷冻保压,取样做纯种试验,确证种子无杂菌污染,才能向发酵培养基中接种。 2、消灭设备和管道死角: 常见的死角有,排气挡板有死角;不用的开孔法兰造成死角;温度计套子造成死角;取样管焊接时造成死角;冷却管排管支架焊接有死角;法兰连接、阀门有死角;罐底积渣,不锈钢衬里焊接不好有死角;淀粉培养基灭菌时温度高,而造成在罐内各部位粘结成为死角; 防止死角的措施,发酵罐每使用一次要彻底 洗刷一次,消除死角; 3、防止设备渗漏:设备经常受高温、高压 和突然冷却冲击,容易腐蚀、穿孔、渗漏、 因此应经常检查、更新; 四、染菌的挽救和处理: 1、种子染菌:种子培养主要是生长繁殖菌体,菌体浓度低,培养基营养丰富,比较容易染菌。当发现种子染菌后,均应灭菌后排出,并对种子罐、管道、空气过滤器进行检查,灭菌;采用备用种子,选择生长正常无污染的种子接入发酵罐,继续进行发酵生产。 2、发酵前期染菌:发酵前期主要是菌体生长繁殖,代谢产物生成少,此时容易染菌,污染后杂菌迅速繁殖,与生产菌争夺营养成分和氧气,干扰生产菌的生长繁殖和产物的生成,要特别防止发酵前期染菌。染菌危害较大时,可采取排出部分料液,再补加部分料液,重新灭菌、接种;若染菌对发酵危害不大时,可继续运转,在发酵过程中密切注意代谢情况,采用降低罐温、调整补料数量等措施; 一、噬菌体的类型和生物学特性(略) 二、噬菌体的侵染和增殖过程 噬菌体碰撞吸附在细胞上→尾髓穿透细胞壁→核酸注入→以噬菌体DNA为膜板,噬菌体mRNA合成→早期蛋白质合成→噬菌体DNA复制→后期蛋白质合成→噬菌体成熟→溶菌→噬菌体释放 3、盖玻片快速法: 噬菌体待检液0.1 mL和菌悬液0.1 mL与含有0.5%~0.8%琼脂的培养基2 mL混合,在无菌载玻片上凝固,培养2.5~4 h,再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空斑,则可知有无噬菌体; 4、液体培养检查法:种子培养基20 mL,灭菌后接入新鲜种子0.5 mL及待检液0.5 mL,震荡培养4 h,观察液体浑浊度,如O.D值正常,且镜检无杂菌,说明正常,如培养液变清,说明有噬菌体感染。 五、噬菌体的预防: 1、加强生产环境净化,车间地面和通往车间的道路采用水泥或沥青等光滑路面,消灭生产环境中的噬菌体; 2、严禁活菌体排放,排汽需通过贮有药剂的容器后再排放,取样液和洗罐液需经加热处理后再排放; 3、认真进行种子罐、发酵罐及管道的灭菌,经常进行设备检查; 4、无菌室应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加强无菌室消毒和安全卫生; 六、噬菌体感染后的挽救 1、抗性菌株法:感染后,停止搅拌,减小通风,降低pH,培养好抗性菌株后再接种,并补加1/3的玉米浆,不搅拌,适当通风至pH正常后再搅拌; 2、并罐法:感染后,停止搅拌,等体积并入发酵旺盛、积累产物的发酵液再发酵; 3、轮换菌种法:感染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