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手工造纸.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迁安手工造纸

迁安手工造纸 HYPERLINK /system/2011/03/17/http;// \t _blank http;// 2011-04-21 10:45 来源: 环渤海新闻网 “北迁南宣”   ——迁安手工造纸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迁都北京,迫使苏州等十郡及江南九省大批百姓北迁,在北京周围开荒种田、繁衍生息。也就在这个时候,南京的李、岳两个家族,带着江南的造纸技术来到了迁安,并以当地盛产的桑皮为料,生产出了桑皮纸。到清宣德年间(1426年——1434年)在迁安三李庄一带已建起了好几家手工桑皮纸作坊。因桑皮纸四周有不齐的毛边,所以又叫“毛头纸”。迁安手工造纸主要以桑皮为原料,经过“去皮”“扁皮”“切皮”“打涧”“抄纸”“晾晒”等工序(全部为手工操作),制成“毛头纸”“红辛纸”“书画纸”等,是迁安独有的特色产品。   迁安的手工造纸业,随着迁安经济的日益繁荣,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据《迁安县志》记载:1930年,迁安境内毛头纸作坊已有800余处,每年生产约160万张。产品畅销东北、华北及京津等省市。县城内较大的纸业商店也有20多家,并且在京、津、唐设有分号,当年北京的“春生和”、天津的“元春兴”都是迁安毛头纸的转运客货栈。此后,迁安的手工纸又先后创出了“三五”“一九”“二呈文”“三呈文”“毛呈文”“大样子”“巩儿纸”“爆竹捻儿”等新品种,还增加了剪边、挫挫、打印等工序。其中国画纸厂生产的国画纸(迁安宣),不跑墨、吸水快,深得国内外书画家的称赞。我国著名书画大师刘炳森曾用迁安纸写下“北迁南宣”之墨宝,赋予迁安手工纸很高的赞誉;书法家李铎也有笔于迁安;另有黄胄的“驴”、范曾的“和尚”、董寿平的“竹”等都有迁安手工纸作品传世。迁安“毛头纸”系列还曾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   因手工造纸离不开水,所以绝大部分手工造纸作坊都分布滦河两岸和中小河系周围。600多年前,手工造纸业在迁安城东、南滦河北岸的三里河周边兴起,后沿滦河、三里河等水系发展到三李庄、石新庄、庞庄、西里铺、闫家店等地,鼎盛时期共有30多个村庄,830多家造纸作坊。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机制纸的兴起严重冲击纸制品市场。手工抄纸由于用人工操作,成本较高,价格便宜,利润较低,市场日渐萧条。因此大部分手工造纸作坊纷纷被拆除,工具或烧毁、或卖掉。迁安手工造纸业没有了往日的繁荣。现有的手工造纸作坊主要分布城南石辛庄、庞庄,城北李姑店村等,仅存17家。剩下的这些作坊由于销量小,也是时干时停,很不景气,前景不容乐观。迁安的手工造纸技术已濒临灭绝的边缘。   2007年,迁安手工造纸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赵子星) 编辑: 赵岩 玉田泥塑“能跑能跳”:苇哨作响,皮筋牵动 HYPERLINK /system/2011/03/17/http;// \t _blank http;// 2011-04-21 10:48 来源: 燕赵晚报   河北泥塑,雅拙有趣,题材吉祥,色彩喜庆,别有情趣。玉田县、新城县、蔚县、泊镇等地生产泥玩具自古有之。其中,唐山地区玉田县素以“古人种玉”而得名,该县以传统民间泥塑的乡土艺术为一绝,于1993年12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泥塑之乡”。   玉田泥塑从远古人类在狩猎实践中“灼土为埙”,到创造具有实用和审美价值的民间泥塑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清光绪年间(1875-1908),以戴家屯刘凯为代表的泥玩具艺人就已蜚声于世。此后,经过历代泥塑艺人的不断努力追求,使玉田泥塑延续至今。唐山玉田县的西高桥、戴家屯一带,是远近驰名的泥人之乡。这里的男女老少质朴、勤奋,多是聪慧的民间泥塑能手。一堆平常的泥土,一到他们手里就会变成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人、禽、虫、兽。   玉田县生产泥玩具和天津泥人张的泥人不同,玉田泥人体现了更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些半塑半画以画为主的小体泥彩塑,造型单纯简练,以白色作底,敷以红、黄、绿、黑各色,色彩强烈而协调,在我国民间泥塑领域以风格独特而占有一席之地。   玉田泥塑造型一般为椭形体,单纯简练,内镶苇笛,外观色彩强烈而协调。在制作工艺上,大致需取土和泥、捏泥胎、制泥模、合模装笛、修整晾晒、铺白粉底、调胶、敷彩等八道工序。   玉田泥塑以泥玩具为主,以苇哨作响,以皮筋牵动使动物能跑能跳,以兔皮作鼓,摇起来有声,情趣盎然。其传统品种有《孙悟空》、《花老虎》、《秦琼》、《麒麟送子》等等,造型单纯奇妙,雅拙有趣,色彩鲜艳醒目,对比强烈协调。除此之外,另一类玉田泥塑是案几陈设品,多为神话故事、历史演义、戏曲故事中的人物造型,如《麻姑献寿》、《八仙》、《贵妃醉酒》、《麒麟送子》、《大公鸡》等。还有一类是不倒翁,俗称“搬不倒”,下用半圆泥团,上用纸浆石膏胎造型,上轻下重,摇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