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中西社会规范体系之比较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中西社会规范体系之比较课件

佛道释的去欲、寡欲、禁欲,反映到法律上就表现为对人的种种自然欲求和权利的否定。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缺少私法内容,疏于对私权利的保护。 3. 自然人性的权利本位 西方社会有一个观点,即满足人的自然本性所具有的诉求表现为人的自然权利或天赋权利,但这个自然权利必须通过社会规范加以确认,才能变成现实权利,这个权利才能得到保障。 西方法律的第一要义是“天赋人权”,第二要义是人人平等,表现出了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和对行政权力的限制。 然而,个体本位、个人主义已表现出历史的局限性,坚持奉行个人主义原则不仅有碍本社会、本民族的文化进步,也有碍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实现。 四、德治与法治的社会实践 中国封建法律制度与集权政治制度相呼应,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强调皇权的独尊性、唯一性。社会规范都自君出。 与中国传统立法情况不同的是,无论是古希腊罗马有限的民主政治还是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宪法,都公开宣称法律应当体现公民的意志,并确认公民在立法过程中享有的权利。 1.“令出于一”与公众意志的立法实践 2.司法的任意性与监督制衡 中国封建君主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除立法权外,还集行政、司法权于一身,成为专制统治任意的环节。 西方则强调司法独立,同时提倡诉讼司法民主,重视公众对司法过程的参与与监督,以保证执法者公正地依法办案。 3.厌诉心理与法为武器 中国传统礼法都不是以保护民权为目标,而是以保护王权为目标。国家法律制度缺乏对公民私权利的规定和保护,而社会生活中的民事纠纷却不能因此而不存在,于是调节这些纠纷的乡规民约和中国特有的家法就显得特别发达。 中国隆礼尚和的士人阶级长期以来也排斥法律的规范形式。 两相呼应渐渐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厌诉心理。 西方的法律宣称保护人们不被剥削、不能转让的天赋权利;宣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以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这既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的要求,也符合西方民族争强好胜的文化心理。 “礼治”的治国方略 “礼治”作为治国之道,有德治化的意思,它介于德治与法治之间,结合了它们的一些特点——它将社会风俗、民间习惯转变为统治者的意志,表现为官方意识形态,,而不是纯粹的民间规约;它以祭祀、礼仪为主要方式,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情感、意志达到规范人们行为的目的,而不是依靠国家专政机关的强制保障实施。 第三节 规范系统的文化冲突 (一)规范系统冲突的综合分析 冲突: 当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往时,对同一交际行为的解释、赋义,或表达所依据的社会规范不同,所产生的误解和交际障碍,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冲突。 文化冲突: 社会规范的冲突。 强环境和弱环境文化冲突的基本特点比较 冲突差异 强环境文化 弱环境文化 冲突之原因 综合式,圆式逻辑思维 分析式,线式逻辑思维 本质 情感性取向,人为中心,交际双方崇尚和谐,人和事和为一体,对事对人(冲突和人为一体) 工具性取向,事/任务为中心,冲突和人二分,对事不对人 冲突产生条件 群体取向,集体规范或期望较高,群体或集体期望之违反是造成冲突的潜势 个人主义取向,集体规范或期望较低,个人期望的违反是造成冲突的潜势 对冲突采取的态度 回避冲突,间接或非对抗的态度,“面子”和关系取向 冲突充分外露,采取直接对抗态度或行动,解决冲突 解决冲突的风格 隐码交流,点式逻辑风格:直觉,情感取向;间接,模棱两可 明码交流,线式逻辑风格:理性的,事实归纳;公开,直接了当 (二)规范冲突的案例分析 1、中外学生相处的心理隔阂 2、跨国婚姻中夫妻关系危机 3、移民父母管教孩子触犯法律 4、人际关系处理方式差异导致冲突 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碰撞 珂赛特 童年珂赛特是被摧残被虐待的童工代表 ,芳汀寄来的钱全部被德纳第夫妇吞掉,她吃不饱穿不暖,小小年纪被当做苦力使唤,德纳第夫妇的两个女儿是小公主,而她却是灰姑娘。 沙威 沙威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的冷酷、刻板和残暴。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当时法律的憎恶和痛恨。但沙威最终的自杀,说明了道德感化的力量,以及他身上人性的复苏。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 (1862 ) 冉阿让 米里哀主教 沙威 珂赛特 马吕斯 人道主义精神 米里哀主教、冉阿让、沙威 宣扬人道主义原则——即仁爱、宽恕、拯救和自我牺牲精神。 二、克己复礼与维权奉法 1. 礼与法的背景 1)礼:礼是中国古代社会较早确立的社会规范体系,其中以公元前1000年左右由周公旦主持制定的礼较为完善。这是一整套以外显的仪式与规范程序确定下来的处理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式,其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