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焦炉炭化室变宽对焦炭性质影响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焦炉炭化室变宽对焦炭性质影响的研究

焦炉炭化室变宽对焦炭性质影响的研究 崔 平 钱湛芬 杨俊和(华东冶金学院) 焦炉的大型化,主要是炭化室向大容积方向发展,80年代以前,增大炭化室容积主要放在长向和高向上,在宽向上一直趋于不超过450mm,认为只有这样才会有较高的生产率。但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现,为了焦炉操作顺利,在增加炭化室长度和高度的同时,还必须适当增加炭化室的宽度。为此,国内外一些厂矿和研究单位进行了炭化室宽度变化与焦炉操作条件和焦炭机械强度关系的研究。本文试图从焦炭的显微强度、结构强度、孔孢结构等微观性质以及焦炭的筛分组成、抗碎强度、耐磨强度、热反应性等几个方面来描述不同宽度炭化室所炼制的焦炭性质的变化情况。 1??试验方法 1. 1??不同炉宽炭化室的炼焦试验 炼焦试验是在鞍山热能院可变炉宽焦炉上进行的。炭化室长310mm、高350mm、试验选择宽度分别为350、450、500、600mm四种;干装煤量为15kg(宽为350mm时);装炉煤水分为10%;火道温度1100℃;结焦时间为12、16、18、20 h(对应350、450、500、 600mm宽)。 1.2? ?焦炭机械强度测试 按比例取60~80mm及>80mm焦炭4kg,在1/3米库姆转鼓中(25±1) r/min共转4min(约100转),转鼓中的焦炭分别用40mm、30mm、25mm及10mm筛子筛分。所得的>40mm、30mm、25mm焦炭量与入鼓量之比即为M40、M30、M25,<10mm的焦炭量与入鼓量之比为M10。 1.3??焦炭气孔结构测试 选取整块焦炭,在离菜花头50 mm处切开,将切下的焦炭制成光片,在偏光显微镜下选择20个以上不同视域进行照相,照片用扫描仪输入计算机,用707图象分析系统进行编辑、处理、测量,得气孔率、气孔平均直径、气孔壁平均厚度和其他参数。 1.4??焦炭光学组织的分类和命名 本文所用焦样的光学组织定量测定采用了11类分类和命名方案,见表1。 1.5??焦炭显微强度的测试 取(2±0. 001) g块度为0. 6~1. 25 mm的焦样,称量后放入Φ25.4×305 mm的不锈钢管内,再装入12个直径为Φ8mm的钢球,以25r/min速度转32min,取出后用0.21mm和0.6mm的方孔筛在振动筛上振筛4min, 以0. 6mm、0. 21~0. 6mm及<0. 21mm的量占入鼓量的百分数用R1、R2、 R3表示,R1 +R2作为显微强度指标(MSI) 。 表1??焦样光学组织的分类和命名 类 别 符 号 同色区尺寸及镜下特征 OTI 各向同性 I 无光学活性 0 极细粒镶嵌 Vmf 同色区直径<0.5μm 1 细粒镶嵌 Mf 同色区直径0.5~1.5μm 3 中粒镶嵌 Mm 同色区直径1.5~5.0μm 5 粗粒镶嵌 Mc 同色区直径5.0~10.0μm 10 成列镶嵌 Ms 同色颗粒排列成行 9 不完全纤维 Fi 宽<10μm,长>10~30μm 13 完全纤维 F 宽<10μm,长>30μm 20 片状 L 同色区直径<10μm 20 基础各向异性 B 煤中固有各向异性组织 0 类丝片、破片 FF 保持丝质结构,轮廓分明不熔融 0 1.6??焦炭结构强度的测试 取50g、13~6mm的焦炭,称量后放入Φ25.4×305mm的不锈钢管内,装入5个Φ15mm的钢球,以25r/min速度转40min。取出后用l mm圆孔筛在振动筛上振筛4min,以筛上物占入鼓焦炭的百分数作为焦炭结构强度指标(SSI) 。 1.7??焦炭反应性的测试 取在150~160℃下干燥1.5~2h的3~6mm焦样20g,装入反应管恒温区,焦样上下端用瓷珠支撑.以20~25℃/min的速度升温至400℃,通入氮气保护,直至升到1100℃后,切换为CO2气体,流量控制为0. 5L/min,维温反应120min。切断电源,改通氮气保护冷却至400℃。冷却至室温后取出称量用反应后失重占原焦样的百分数,作为反应性指标(CRI)。 1.8??焦炭筛分组成的测试 将空气干燥后的焦炭,从1.8m的高处坠落两次,然后用60、40、25、10mm的圆孔筛进行筛分计算出>60、60~40、40~25、25~10和<l0mm各级的质量百分比,即为筛分组成。 2??试验结果分析 本实验是将两种不同的配煤(都以气煤为主)在鞍山热能院的变宽小焦炉上进行了四种宽度的炼焦试验,然后将焦炭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炉宽变化对焦炉各种性质的影响。 2.1 试验原料与焦炭性质 试验选用9种单种煤,煤质分析见表2。方案1中气煤配入50%(表3),方案2中气煤配入45%,肥煤多配入5%,从G值看,方案2的粘结性稍好。 表2? ?单种煤的质量分析结果 煤 种 山家林 南桐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