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81732
煤
第一节 成煤作用
一.成煤物质
植物是成煤的原始物质,植物分为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
低等植物形成的煤称为腐泥煤,由高等植物形成的称为腐植煤在自然界腐植煤占绝大多数,目前开采的也主要是腐植煤。
成煤作用
煤是由植物经过漫长的极为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作用转变而成的。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泥炭化阶段
腐泥化作用: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遗体在湖沼、泻湖和海湾等还原环境中转变成腐泥的生物化学作用。腐泥通常呈黄褐色或黑褐色
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遗体在泥炭沼泽中,经受复杂的生物化学转变泥炭的过程。泥岩通常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无光泽,地质疏松。
煤化阶段
泥炭或腐泥转变为褐煤、烟煤、无烟煤、超无烟煤、的物理化学变化称为煤化作用。煤化作用又分为煤成岩作用和煤变质作用两个阶段
煤成岩作用
泥炭被掩埋后,在地温、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压实、脱水、固结、腐植酸向腐植质转变而成褐煤的过程称为煤成岩作用
煤变质作用
褐煤在地下受相对较高的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转变为烟煤、无烟煤等的地球化学作用称为煤变质作用。最为突出的是煤中的腐植酸全部消失,出现了粘结性,光泽增强,碳含量增加。这时褐煤逐渐变质转化为烟煤。
成煤的必要条件。
植物条件;植物是成煤的原始物质。
气候条件:潮湿、温暖的气候条件是成煤最有利的条件。
地理条件:地理条件是成煤的场所。
地壳运动条件:成煤作用与地壳下沉息息相关。
第二节 煤的物质组成、性质及分类
煤岩成分和宏观煤岩类型
煤岩成分
腐植煤是由丝炭、镜煤、暗煤、亮煤四种成分组成,称为煤岩成分
宏观煤岩类型
光亮型煤 2.半亮型煤 3.半暗型煤 4暗型煤
煤的性质
煤的化学性质组成
1.碳(C)2.氢(H)3.氧(O)4.氮N)5硫(S).6.磷(P)7.其他元素
(二)煤的物理性质
1.煤的颜色与条痕 2.煤的光泽 3.煤的密度 4.煤的硬度和脆度 5.煤的导电性
(三)煤的工艺性质
1.煤的工业分析
(1),水分(m)煤的水分分为化合水和游离水。化合水是与煤中矿成分呈化和状态的水;游离水是煤的内部毛细管吸附煤表面附着的水
(2)灰分(a)煤的灰分是指煤中所以可燃物完全燃烧,煤中矿物质发生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留物,所以称灰分率更为确切些。
(3).挥发分(v)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将煤在(900+-10)摄氏度的温度下加热7分钟时,煤中的有机物和一部分矿物质就会分解成气体和液体(蒸汽状态)用逸出物减去煤中的水分即分挥发分。
(4)固定碳(fc)测定煤的挥发分时,剩下的不挥发物质称为焦渣,焦渣减去灰分即为固定碳。
2煤的粘结性:炼煤时,要求煤具有粘结性和结焦性。煤的结焦性是指煤粒在隔绝空气受热后,能不能粘结其本身或惰性物质成交的性质
3.煤的发热量(q)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
煤的分类
无烟煤:煤化程度最高的煤。颜色为钢灰色,条痕为深黑——灰黑色,似金属光泽,硬度和密度在煤中最大。
瘦煤:颜色、条痕均为黑色。
焦煤:颜色为深黑色,条痕为黑带棕色,强玻璃光泽。
肥煤:颜色为深黑色,条痕为黑带棕色,玻璃光泽。
气煤:颜色为黑色,条痕为棕黑色,弱玻璃强沥青光泽。
长焰煤:煤化程度最低的煤,颜色为褐黑色,条痕为深棕色,沥青光泽。
褐煤:颜色为褐色,也有的为褐黑或黑色,但条痕均为褐色。
第三节 含煤岩系及煤田
含煤岩系的概念及类型
含煤岩系的概念:含煤系是指一套含有煤层并且在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岩系,简称为煤系,含煤岩系的最大的特点是含有煤层。
含煤岩系的类型
近海型含煤岩系;亦称海陆交替相含煤岩系。煤系厚度不大,煤层厚度也不大,但煤层数目较多。
内陆型含煤岩系:亦称陆相含煤岩系。煤层数目不多,但单层厚度较大。
二.含煤岩系的组成
(一).煤层
1.煤层结构:煤层中有无稳定的岩石夹层、夹矸的情况称为煤层结构。
1)简单煤层结构:煤层中不含稳定的呈层状分布的岩石层,但有时也含有呈透镜体或结核状分布的矿物质。
2)复杂煤层结构:煤层中长夹有稳定的呈层状分布的岩石夹层,少者一两层,多者十几层。
2.煤层厚度:煤层的顶板与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煤层厚度。
3.煤层厚度:
1)按煤层倾角分类型
近水平煤层 小于八度 缓倾斜煤层 八度至二五度 中斜煤层二十五至四十五度 急斜煤层 大于四十五度
2)按煤层厚度分类
薄煤层 1.3m 中厚煤层 1.3m/3.5m 厚煤层 3.5m
3)按煤层稳定性分类
(1)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很小,规律明显,结构简单至较简单,
(2)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求职陷阱教学课件.pptx VIP
- 叙事护理案例分享演讲课件-.pptx VIP
-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对象感.ppt
- 审计学(第11版)秦荣生习题答案.pdf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试题(答案).pdf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幼儿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2800字.docx VIP
- 统编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解读与集体备课.pptx VIP
- 组织行为学(第二版)第四章价值观念.pptx
- CAM软件:Siemens NX CAM二次开发_(4).UGOpenGRIP脚本编程技术.docx
- 口腔正畸主治医师资格考试(代码357)题库(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