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安徽省区域城镇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doc

安徽省区域城镇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省区域城镇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成祖德(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合肥,230022) 本文从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安徽省区域城镇群体协调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徽省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重点战略任务,并对安徽省实现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相应保障措施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以及思路的创新。[关键词]区域 协调发展 战略 保障措施   ?   1 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内涵   区域城镇协调是指区域内部城镇的和谐及与区域外部城镇群的协调共生。区域城镇协调发展是通过内在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发展聚合,在区域内部城镇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的关系,通过良性竞争与紧密合作,与区域外部城镇协调经济社会关系,创造最佳总体效益,形成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格局,从而达到一种区域内外城镇群体高度和谐的协调发展高级阶段。从空间地域结构的角度来看区域城镇协调发展包含区域内部城镇和区域之外城镇群体的协调发展。此外,它还包括区域城镇之间的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区域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区域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协调发展,以及区域各种行政关系的协调发展。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区域整体和谐发展。   ?   2.安徽省城镇协调发展的现状特征与问题   2.1全省城镇化水平地域差异明显   根据安徽省2004年统计年鉴计算得到,用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分析安徽省各地的城镇化水平,可以看出全省城镇化水平地域差异明显,城镇化水平呈现较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差异。马芜铜地区是本省城镇化水平较高区域,是皖江城镇带的领跑者。皖中城镇群和皖南旅游城镇群中仅中心城镇合肥市和黄山市城镇化水平较高。以阜阳、亳州市为重点的皖西北城镇群城镇化水平较低,急需重点培育中心城市,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   2.2城镇行政区与经济区不一致   根据场强辐射力模型和断裂点计算公式,分析安徽省1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经济强和弱的辐射半径、强和弱的辐射范围(见表1)。在这17个城市中,其强辐射范围有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蚌埠、黄山、淮南、淮北、巢湖等9个城市大于行政范围,其余8个城市的强辐射范围小于行政范围。从弱辐射范围来看,大多数城市的辐射范围大于其行政范围,只有阜阳、六安等2个城市辐射范围小于其行政范围,说明这2个城市尚不能起到市域中心的作用。比较计算出的辐射范围与行政区范围可见,安徽省城市的辐射范围与其行政范围不一致。   2.3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不突出,难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   从安徽省域来看,省域的中心城市-合肥市人口仅150万人左右,规模偏小,很难带动全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加上我省省域城镇体系结构不尽合理,缺乏特大城市,使区域经济缺乏核心,难以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我省在推动城镇化发展时,要注重中心城市的战略突破。   2.4省内区域城镇协调机制不健全   安徽省近年来编制了不同等级层次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合肥都市圈、皖江城镇带、京沪铁路安徽段沿线城镇带、马芜铜城镇群等城镇协调规划,但由于没有专门的区域城镇协调规划管理机构和区域城镇协调发展法规来保障规划的实施,仅由省有关部门使用有限的权力去协调城镇间错综复杂的各方面问题,规划实施效果不够显著。   2.5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存在行政管理体制分割的问题   近年来,安徽省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同时,安徽省与周边其他省份也形成了一定的经济联系网络。但由于受行政管理体制的分割,区域合作缺乏政府的有力推动和区域城镇协调机制的引导。因此,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整合市场与资源,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是确保安徽省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   3安徽省区域城镇协调发展战略   3.1战略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坚持五个统筹发展,重点加强省内城镇协调,优化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完善城镇职能结构,调整城镇地域空间组织,划分经济协作区;加强与省外相邻、相关地区的协调发展,核心在与长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重视城乡空间发展的协调,加强对区域性基础设施统筹安排,构建区域无地界基础设施体系;划分用地分区,防止城镇无序蔓延,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最终实现安徽省区域内部城镇的和谐及与区域外部城镇群的协调共生,从而达到区域内外城镇群体高度和谐的协调发展高级阶段。   3.2重点战略任务   (一)重视省内区域空间结构的协调   经济协作区是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与其紧密相连的广大地区共同组成的经济上紧密联系、生产上互相协作、在社会地域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城市地域综合体。区域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表现为通过不同的城市经济协作区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整体和谐发展。   充分考虑安徽省现状中心城市及其影响范围和各级中心城市的发展潜力,将安徽省划分为皖北经济协作区、皖中经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