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使文言文教学更有效.
如何使文言文教学更有效 《爱莲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上乘之作,它不仅文质兼美,而且意蕴丰富。就是这样一篇深入人心的美文,达标课上的教学却索然无味,学生似懂非懂。究其原因,笔者以为是这位老师重“文”轻“言”导致的
那么如何纠偏初一年级重“文” 轻“言”的教学误区,做到“言”、“文”并重,使教学更加有效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文言文教学经验,认为有效的应对策略在于:
一、注重诵读引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初一学生相对陌生的文言文,教学中的反复诵读不可或
缺。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让学生逐步地融入文本,走近文本,进而解读文本。对于与学生相隔甚远的古代文字,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通读顺为基准,声情并茂地给学生示范性地朗读。如此,学生便可以在教师的范读下把握、识记文言文中的生字词以及文言语句的节奏、停顿等,更可以把握诵读相关语句的语气语调。一如《爱莲说》中“蕃”(fán)濯(zhuó)亵(xiè)生字的字音,“予?M独爱?M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等重点文言语句的停顿,教师的范读都能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掌握
对于初一文言文的教学,教师除了要进行必要的范读之外,还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诵读的引领和点拨,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朗读,加深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譬如《爱莲说》的教学就不可在教学之初粗粗地让学生读一两遍课文了事,而应让学生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通过个别读、小组读、齐读、放声读、默读、竞读、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选择性阅读等各个层面的阅读,来密切学生和陌生文本之间的关系,加快学生与文本融合的进度。多种形式的诵读应贯串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不可偏废,不能仅仅落实于某一个教学环节
只有让诵读成为文言文教学的主线,才能让学生全面融入文本,进而做到读中悟,悟中读,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强化译读指导
对于学生译读的指导,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文下注释,结合具体文句做出探究性的理解。文言文的文下注释,多是以前不曾学习过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乃至文言语句,所以要想全面深入地理解一篇文言文,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认真研读文下注释是不二法门。笔者见识的这堂达标课虽在预习检测的环节安排了解释相关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但也仅有“妖”、“宜乎”等几个词,仅凭这几个词,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文本的内容。再看,《爱莲说》的文下注释:“蕃”、“染”、“濯”、“不蔓不枝”、“亭亭”、“亵玩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等非常全面,从重点文言词汇到词类活用乃至特殊的文言句式,都有注解,如此详细可以帮学生好好地译读文本
对于译读的指导,笔者还以为,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做到“举一隅能以三隅反”,如此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如教学《爱莲说》,让学生疏通文本,对于相关文言词汇,我们可很好地利用学生所学,进行引领指导。看到“水陆草木之花”的“之”,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到《幼时记趣》中的 “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之”;读到“陶后鲜有闻”中的“鲜”,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到成语“寡廉鲜耻”中的“鲜”。如此对学生译读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对于译读的指导,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借助于《古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文句做出正确地理解和翻译
三、探究解读入口
疏通文言文的大意后,接下来是把握好解读文本的切入口,如何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融入文本、最后走出文本。对于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单元主题,教师教学过程中选择的切入口也是不尽相同的
笔者听的《爱莲说》的达标课,教者一口气抛下了这样几个问题:作者为何对莲爱得那么深?如果把莲喻为某种人,那么他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这种人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着怎样的境遇?你从哪里可以看出?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试探究他俩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读了《爱莲说》这篇课文,你觉得周敦颐内心深处最想说的话是什么?他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这是一种怎样的艺术手法?在为人处世方面他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暂且不论问题的适宜度,就其问题之多之杂已令学生望而生畏,自然会让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锐减不少
初一新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解读文本选择的切入口应小而细,有重点地进行研读,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同时对于《爱莲说》的教学,笔者以为可根据文本的层次思路和文章特点,简单而到位地进行切入,可安排设置这样的问题:周敦颐笔下的“莲”有怎样的特点呢?结合具体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作者笔下的“莲”仅仅是莲吗?他爱莲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结合具体文句谈自己的理解;为了写出“莲”的独特,表达自己“爱莲”的心志,文章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请合作讨论。这样安排解读入口,简洁而不简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