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添加剂 6食品调味剂10
6.1 酸度调节剂 6.2 甜味剂 6.3 增味剂 6.1 酸度调节剂 Acidity regulators 6.1.1 酸度调节剂的定义和种类 6.6.2 酸味剂的分类 6.6.3 酸味剂的酸味味感及强弱 6.6.4 酸味剂的功能作用 6.6.5 酸味剂的安全性和主要应用特性 6.6.6 酸味剂应用实例 6.1.1 酸度调节剂的定义和种类 定义: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 种类:主要有酸味剂、碱剂以及具有缓冲作用的盐类。 我国现已批准许可使用的酸度调节剂有22种。 按用途分为三类 ? 碱性剂:8 -氢氧化钙、氢氧化钾、碳酸钾、碳酸钠(苏打,纯碱)、碳酸氢三钠、碳酸氢钾、磷酸三钾、乳酸钙。 ? 酸味剂 11 -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 偏酒石酸、磷酸、乙酸 、盐酸 、 己二酸、富马酸(延胡索酸)、L(+)-酒石酸 ? 缓冲剂:柠檬酸盐 3 柠檬酸钠(柠檬酸三钠),柠檬酸钾(柠檬酸三钾) ,柠檬酸一钠 酸味剂使用状况 √美国: 使用量最多的是柠檬酸(占73%)、其次是磷酸(占15 %)、马来酸(占4%)、醋酸、富马酸、酒石酸(各占1%); √中国: 使用量最多的是柠檬酸,其次是醋酸和乳酸; 6.6.2 酸味剂的分类 * 按化学性质 无机酸:磷酸、盐酸 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酒石酸、偏酒石酸、富马酸、 醋酸、己二酸、抗坏血酸、葡萄糖酸等 * 按口感 愉快酸味:柠檬酸、L-苹果酸、抗坏血酸、葡萄糖酸 伴有苦味:DL-苹果酸 伴有涩味:磷酸、乳酸、酒石酸、偏酒石酸、富马酸 其 他:醋酸(刺激性气味)、谷氨酸(鲜味) 6.6.3 酸味剂的酸味味感及强弱 酸味阈值pH 无机酸3.4~3.5,有机酸3.7~4.9 pH 3.0时,酸味感强,难适口; 大多数食品pH在5.0~6.5,无酸味感觉; 柠檬2.3 苹果3 橘子3.2 樱桃3.5 葡萄4 胡萝卜5 菠菜5.3 食醋2.8 面粉6.2 牛乳6.6 不同酸味剂其酸味强弱不同 影响酸味强度的因素 温度对酸味影响较小,但其它调味剂对酸味的影响较大 如酸味和甜味之间有抗结作用,故食品加工中要需要控制一定的甜酸比。 酸味与苦味、咸味一般无抗结作用。 酸味与涩味混合,会使酸味增强。 6.6.4 酸味剂的功能作用 ? 赋予食品以酸味:提供糖酸比、改善风味、掩盖某些不好的风味;主要用于饮料, 果酱, 腌制食品, 配制酒, 果酒等; ? 调节食品的酸度以达到加工工艺要求 -果胶的凝胶、干酪的凝固 -提高酸型防腐剂的防腐效果; 减少食品高温杀菌时间 -作复合膨松剂的酸味物质,使膨松剂产CO2. ? 作香味辅助剂: 如酒石酸可辅助葡萄的香味,磷酸可辅助可乐饮料的香味,苹果酸可辅助许多水果和果酱的香味。 ? 作抗氧化剂增效剂,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如磷酸、柠檬酸、抗坏血酸等是常用的抗氧化剂增效剂。 ? 络合重金属离子:阻止氧化或褐变反应、稳定颜色、降低浊度等。 ? 防腐作用 :短链有机酸有一定防腐作用,如富马酸 ? 作果疏制品的护色剂和肉制品的发色助剂 -如柠檬酸可作果蔬护色剂;抗坏血酸既可作果蔬护色剂,又可作肉制品的发色助剂。 6.6.5 安全性及主要应用特性 例1 柠檬酸含量对金樱子和西瓜皮饮料口感的影响《饮料工业》98(6) Vol.1 No.6 P16~19 例2 例3 马齿苋澄清饮料的研制《食品工业科技》1998(1) 西北农业大学 张宝善 例4 不同处理对浓缩枣汁苦味的影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94,14(4):419~421 例5 抑制板栗褐变中的应用 不同预煮液中板栗颜色变化结果 例6 强酸碱在猕猴桃酱生产中的应用 1.将20%~30%氢氧化钠液煮沸,放入猕猴桃,浸泡1~2min,用1%盐酸中和,然后用清水冲洗10min,去净果皮。 2.去皮去核-捣碎-加糖水软化10~15min-加糖煮制至果浆粘稠-趁热装罐-密封-高温杀菌-冷却-成品 6.2.1 甜味剂的定义 ——以赋予食品甜味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 注意: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果葡糖浆、淀粉糖浆等在我国视作食品原料,不属于添加剂范畴管理。仅糖醇类、非糖甜味剂才作为添加剂管理。 6.2.2 分类与种类 种类: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有19种 6.2.3 常用甜味剂的特性与使用 (一)常用合成类非糖类甜味剂 (二)糖醇类甜味剂 (三)甜味剂总述 (一) ①合成类非糖类甜味剂来源和结构 合成类甜味剂 ② 合成类非糖类甜味剂特性 一个理想的甜味剂应具有以下5个特点: ? 安全性高 ? 味觉良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传热学(全套714页课件课件).pptx VIP
- 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语文4 小公鸡和小鸭子课件.pptx VIP
- 课-铜版纸彩印市场哲学数学原理完全配图手册缠中说禅.pdf VIP
- CQCIO_001—2019软件及信息化工程造价规范(V5.0) 2019 28页.pdf VIP
- 互联网技术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大纲PPT.docx VIP
- (完整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经验交流.pptx VIP
- (完整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经验交流.pptx VIP
- 插画人物头像课件.pptx
- 20210820-申万宏源-申万行业分类标准2021版说明.pdf VIP
- 2025年最新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试题和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