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看待舆论正义.
如何看待舆论正义 【摘 要】新媒体网络语境下,舆论对社会焦点、热点的关注度愈来愈高。网络舆情的关注对司法审判个案的冲击度越来越大。这对追求矫正正义、重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司法审判,提出了极大挑战。正确对待社会舆情以推动司法公正,结合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以舆情促正义,以正义诠释舆情,以保证矫正正义之实现,已成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必然路径
【关键词】法律热点;舆论正义;司法正义;程序公正
一、舆论倾向推动法律热点问题走向
近年来诸多法律案件特别是典型刑事案件成为社会舆论炒作之焦点和热点。1很多案件经网络热炒后迅速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基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给于关注。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出现,网络关注度极高的案件往往会创造出不一样的法律与社会效果。即,社会舆论越关注,法院的判决越趋于人们最初所期待的舆论,虽然有时也有少许的例外。社会各界包括法律界在内的各行各届人士不约而同的网络呐喊,进行“网络审判”或推定,造就出台下观众要求台上决策者按观众要求给出合乎他们预期的意见的强大气氛或氛围。媒体舆论的强大关注程度,造就出的是同案不同判的法律后果。仿佛实现了不少人期待的法律公正,然而这样以来,貌似很多案件就要重新审理。这是不是在伤害法院的“既判力”权威呢?
(一)倾向性舆论对审判的影响
吵闹并喧嚣一时的“许霆案”,因同一法院前后两次的判决结果大相径庭,诸多人士呼吁伤害了法院的“既判力”。本来已经很清楚的审判事实--即利用取款机出错时恶意取款。如果非要说是不清,那顶多是对定性部分不清,即对取款机属不属于金融机构的定性,和行为属不属于盗窃定性。那是一审中对法律的适用犯了“严重错误”吗?或许是,因为把许的案件完全按罪刑法定来判,就得判无期或死刑。而按现行法律规定来看,判无期已经是“从轻”了。要在法定刑以下判决,需要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此,广州中院“经充分论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认为“许霆的盗窃犯意和取款行为主观恶性相对较小,犯罪情节相对较轻”,于是作出了相对原审较轻的判决结果。但对于许霆案件的从头到尾,程序方面貌似没有显然的失误。之所以原判决被推翻,是由于原先的判决结果至舆论一片哗然,社会舆论不同意才致法院不得不迫于压力,重新开庭审理并作出改判。这从许霆辩护律师所言可见一斑。2
从一审被判无期徒刑到二审改判五年的有期徒刑,这毕竟是一个很大的差距。单从原先的判决有程序瑕疵是说不过去的。从表面看,庭外人群的舆论并没有坐到法官的位置上去审判案件并作出判决结果,但在官方正式审判结果作出之前,以舆论的巨大评论影响下,法官的审判,颇有早已“跃然纸上”之感。这是因为,诸多人群都在盯着法官,以一种威慑的力量“绑架”了审判者的灵魂。如果判决结果与期待差距太大,即有“触犯众怒之嫌”,那其引发的“不良”社会效果肯定又是不堪设想,需自身来买单
(二)舆论将事实定性,进行法律判决
按照我国当前的法律体制,我们实行严格的“罪刑法定”,我们是不承认判例的效力。可是,上面两个案例,普通的民众都能看出,是典型的同案不同判。严重背离了我们对于公平正义的终极价值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受到质疑和挑战。而上面的两个案子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辩护人或者说是被告人的近亲属在媒体舆论上下的功夫不同。虽然罪与刑应由“法”来定,而不应受任何人的意识所左右,但事态的进展,却总是要受制于适用法律的人的操作水平的限制。[1]舆论正义在其激情燃烧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其所关注的实体正义结果,致司法机关在程序正义如何演变上大动脑筋
2011年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从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寻找药家鑫杀人动机及其心理状态时,本是客观的犯罪心理研究与探讨,却被一些网民冠之为“犯罪漂白家”,对其进行人身名誉攻击。庭审前西安中级人民法院对一些旁听人员的调查问卷也被一些网络水军认为是有“幕后黑手”的操作。当二审再次维持了一审的死刑判决结果后,西安有五位教授联名提出是否可以“刀下留人”,质疑审理药家鑫案件的公平与公正性,即能否在一个不受舆论干扰的环境下完成审理,结果招致网上骂声四起,严重影响着法院审判的走向。失去冷静的舆论,早已把药家鑫送到了刽子手执行死刑的刀口上了。[2]在死刑犯的脑袋尚未被刽子手挥刀吹下时,他却早已被民众的舆论淹没的找不到脑袋了。而该案所引起的影响是,李昌奎案也被提起再审而在再审中被判处死刑。从表面看,仿佛是遂人愿和大快人心的事
二、舆论与正义的价值体现
(一)正义的理解与诠释
《辞源》对于公正的解释是:“不偏私,正直”。在英文中,代表“公正”一词的justice,具有公正、正义、正当、公平等意思。法律是正义的化身。法官判案,所依据的标准只能是法律。而舆论只能是参考。法官没有改变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