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如何与青年交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格拉底如何与青年交友

苏格拉底如何与青年交友   摘要:柏拉图的短篇作品《吕西斯》以讨论何为友爱为题,通过展示苏格拉底如何引导青年人思考何为朋友的真实含义,展示了友爱论题的深隐意涵。《吕西斯》的文学形式有如短篇小说,苏格拉底引导的四场对话在两对青年朋友的不稳定关系这一基本情节中展开。本文从这篇名作的故事情节与对话关系入手,解析苏格拉底如何通过两对朋友之间的复杂关系来展现友爱的政治哲学问题,启发青年人认识到选择何种朋友意味着选择何种生活方式 关键词:《吕西斯》;苏格拉底;友爱;爱欲;政治哲学 中图分类号:11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6)10-0071-06 苏格拉底喜欢与青年人打交道,这为苏格拉底惹来闲话和非议,甚至被雅典城邦的知识分子指控为败坏青年。为了反驳这一指控,柏拉图写的好些对话作品都记叙了苏格拉底与青年人的交往, 《吕西斯》就是这类对话的名篇,其主题是“关于友爱”。本文试图理解苏格拉底如何通过两对朋友之间的复杂关系来展现友爱的政治哲学问题 一、自然友爱的自然基础 《吕西斯》这样开始讲述故事:雅典赫耳墨斯节期间,苏格拉底一大早前往吕凯宫,路上“偶遇”一群年轻人.为首的是希波塔勒斯和克忒西珀,他俩看起来是一对同性情侣。希波塔勒斯叫住苏格拉底,想要苏格拉底跟他一起去见一位“美少年”。苏格拉底马上看出,希波塔勒斯对这位美少年产生了“爱欲”。眼下希波塔勒斯与克忒西珀是一对情侣,但他又爱上了另一位美少年。这意味着什么呢? 希波塔勒斯并没有说他要苏格拉底跟他一起去见的那个“美少年”是谁,苏格拉底再三问希波塔勒斯看上的“美少年”是谁,他都再三逃避,一时间脸还涨得通红。站在一旁的克忒西珀不给希波塔勒斯面子,当众揭秘:希波塔勒斯爱上吕西斯已经好长时间了 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形:长期亲近的一对朋友,其中一个觅得新的意中人,另一个却显得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这种亲密的朋友关系。克忒西珀描述希波塔勒斯因吕西斯神魂颠倒时,用的主词是“我们”而非“我”。我们知道,苏格拉底铺展的这个故事场景并非仅有克忒西珀和希波塔勒斯,当时他们正与一群年轻人在一起,而且显得是这伙年轻人的头目,此时的“我们”,应该指向这个友爱共同体。目前的情形是,这个友爱共同体正面临一个友爱关系的考验,其核心成员克忒西珀和希波塔勒斯这对朋友处于分歧之中:希波塔勒斯要追求新的心上人,而克忒西珀却对这种追求嗤之以鼻。可以想见,一旦这两个人分歧加深,友爱关系破裂,以他二人为首的这一个友爱共同体必将随之分崩离析。这似乎在暗示人世间的基本政治状态:在一个共同体中,总会有少数人显得是领袖,更多的人则显得不过是跟从者 由此引出的问题是:作为领袖的少数人具有怎样的德性品质,将决定他们所带领的一群人的生活方式,而少数人的友爱品质将直接决定友爱共同体的政治品质。换言之,苏格拉底为接下来的故事所铺展的背景具有政治性质,他随后引导的关于“友爱”的探讨,与政治领导人的德性讨论相关。苏格拉底讲述的这个故事开场,首先向我们展示的是这种少数人友爱关系的第一个特征:彼此相亲并共享生活秘密。我们感到费解的是,希波塔勒斯已经有了新的所爱,却没有瞒着克忒西珀。希波塔勒斯甚至也没有瞒着苏格拉底,他不肯向苏格拉底透露自己移情别恋的友伴是谁,仅仅因为他不敢肯定,自己移情别恋的人是否真的是个美人。在苏格拉底看来,人世中的友爱关系就是与自己心目中的美人相交。一旦发现了新的美人,随之转求新欢属于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同性朋友关系而言,友爱关系是一个不断寻找真正值得欲求对象的过程 克忒西珀在描述希波塔勒斯堕入情网时显得有些冷嘲热讽,我们不能说这是他在表达对希波塔勒斯的独占欲或者说在表达对吕西斯的“嫉妒”。据色诺芬记载,苏格拉底认为,“只有那些因朋友的成功感到苦痛的人才好嫉妒”,在聪明人那里不会发生这种事情。接下来苏格拉底让我们看到:他们这时共同讨论的话题是希波塔勒斯应该如何勾引吕西斯 由此看来,《吕西斯》的这个开场场景让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基于自然爱欲的同性朋友之间的友爱关系实际上没有稳固的基础。《吕西斯》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何谓“友爱”.苏格拉底让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对友爱关系的失败,以及基于这种自然爱欲的友爱共同体随时面临分裂的危险。基于这对朋友关系的失败,苏格拉底开始探讨同性友爱关系的真正基础。自然友爱的形成基于同性相求,是习传的说法――苏格拉底引用了荷马的诗句:“神始终把相似的人带到相似的人面前,并使他们结识”。苏格拉底对此提出质疑:相似者与相似者能成为朋友吗?在探讨这个问题时,苏格拉底进一步把问题分解为三个子题:第一,坏品性与坏品性能否成为朋友;第二,好品性与好品性能否成为朋友;第三,不好不坏的品性能否成为朋友。讨论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在讨论人世生活的政治问题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