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作品颓废性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童作品颓废性解读

苏童作品的颓废性解读   摘 要:苏童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创作是当代文坛一抹靓丽的异色。苏童笔下描绘的常常是充满欲望和暴力、人性受到抑制的带有南方情调的灰色生活。他将现代颓废与中国古典美学巧妙地交融在一起,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独具一格,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国内众多的“先锋派”小说家中,苏童是将瑰丽的创作想象与浪漫的颓废美学结合得最为完美的一个,暗浮的宿命论断、奇异的地域风貌和工笔唯美的语言特征,构成了苏童颓废美学的核心点 关键词:苏童 颓废气息 《米》 颓废意象 叙事艺术 一、生命轮回中充斥的颓废气息 文章背景向来模糊暧昧。有时候生活里一件鸡零狗碎的事情,比如一双回力鞋、一把花雨伞,就足以演绎一个短篇。但他的文字里有无限乐趣,就像他常有的那种人物之间的冲突,写尽人性的剔透表现 (一)宿命的轮回 苏童的第一部长篇作品《米》,讲述了一个关于欲望、痛苦、生存和毁灭的故事,在思考和展示人的命运中的黑暗面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毁灭之后的重生之美。《米》的主人公五龙是一个逃离饥荒的农民,他远离了枫杨树他的家乡,通过扒火车的方式来到了城市。生活在枫杨树的五龙,对米怀着一种近乎痴狂和变态的偏爱,当他来到城市,来到码头,伴随他的是一把家乡出产的糙米,无论地点怎样变换,伴随着五龙的命运始终不会有所改变。当五龙终于在城里站稳脚跟之后,命运的轮回再一次倾轧而来。作为枫杨树的逃亡者,五龙一方面始终怀有对农村根深蒂固的“恋根情节”,另一方面对城市所发现的罪恶世界抱着对抗性的疏离。“我是这米店的假人,我的真人还在枫杨树的大水里泡着。”尽管他占有了米店的产业,占有了米店的姐妹,占有了子孙满堂的家,占有了一个大码头,但仍像飘忽不定的游魂。他没有归属感,没有存在感,仿佛一个空壳一样,只有空洞洞的肉体,却丧失了灵魂。与《罂粟之家》的长工陈茂不同,五龙在农村未曾受地主直接的凌辱,枫杨树也是一块相对安全的净地,当带着自由主义的淳朴的天性进入这座到处充满污秽和罪恶的城市,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恐惧感、受辱感时时压迫着他。五龙和《骆驼祥子》里祥子的命运很相似,但是祥子最后毁灭的只是他自己,祥子最初仍然葆有最初的纯真,支撑着他渡过一次次困难。五龙却从第一次进入这个城市的时候就抛弃了农民特有的天真,路灯下的死人从最开始就提醒着他这个世界的丑恶和荒诞。他将米店闹得天翻地覆,将码头兄弟会闹得天翻地覆,将自己的家闹得天翻地覆,也将自己的生活和生命闹得天翻地覆。然而,这一切就像五龙发迹之后将一口“能清脆地嚼烂生米的好牙”全部都敲碎,然后换成一口金灿灿的金牙这一事件一样,仅仅表现了五龙那没有归属的存在感,满含自卑感的痛苦的心情。这种心情非常复杂。他的存在感只表现在手里真实到可以碰触可以把握的白花花的大米上;也只有在米上,他才可以回归最原始的野性和欲望 一个复仇者的毁灭,总会给作品涂上悲壮色彩。当五龙最后由于报复而染上了脏病,自己的儿子像他一样缺少人性、人情淡漠之时,没有存在感仿佛游魂般的五龙决定还乡。他装了“一车最好的白米”回家乡,这似乎圆满了他大量占有大米的梦想,也似乎是对乡村生存焦虑的一种消解。五龙的人生是由城市的罪恶和对家乡的怀念这两部分构成的,他赤条条地从乡村来,仅有的财产就是一点家乡的大米,然后又赤条条地回到乡村去,这次伴随他的是一车皮的大米。他在物质上富裕了的同时,内心却更加空虚和痛苦,并且还没有看到自己辉煌的那一天,而是死在了自己引以为傲的一车大米上。这种宿命般的呼应体现了深刻的悲剧色彩,也展现了苏童用颓废的语言和颓废的故事以及伴随故事发展的颓废的环境,表现出一种宿命论的因果轮回 (二)残缺与麻木的心灵 残缺与麻木描述的不是一种静止心理状态,而是一种不断重复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长期受迫害累积下来成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这种因受到伤害而形成的自我保护模式也会伤害到他人。“一个人内在精神的残缺与麻木越严重,他的基于自卫与复仇愿望的爆发性和毁灭性也越强。” 五龙和小拐便是这种苦难逻辑的最好体现。五龙在长期的忍辱负重中受到严重的精神扭曲,在终于取得权势和地位之后,“他的各种畸变的本能与破坏欲望也就同时找到喷发的契机。他本能的破坏性由自我转向外部世界,以变本加厉的施虐方式补偿曾经受虐的缺憾,甚至连妻子和情人也成了他复仇发泄的对象,这种破坏性的报复似乎成了他全部人生的内容。”在《刺青时代》中,身体上的残缺使小拐的心灵更加扭曲,他眼中的世界已经变形,其中充满暴力与血腥。他不失时机地制造流血事件,冀图将这个世界变得与他一样的残缺。小拐和五龙都从一个备受摧残、伤痕累累的受难者变成了残暴的复仇者,复仇又必将带来更多的灾难,他们自身则会成为复仇最大的受害者。在无休止的生命轮回中,残缺与麻木是人从世界堕落开始的,一旦失去了对生命美好的追求,孤独和绝望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