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2006年第24卷第5期 四 川 中 医
V01.24,No.5,2006 JournalofSichuan0fTraditionaIChineseMedieine · 3l·
●综 述●
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曹雪明1 朱 娜2 郑 重1 指导:张 泉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72);2.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在人群中有着很高的患病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对其定义、机制、
心血管、治疗、中医的认识以及展望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中医研究 综述
中图分类号:R58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49(2006)05—0031—03
1988年,Reaven提出了x综合征的概念uJ,并
推断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故有学者 加下列4因素中任意两项: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称之为IR综合征,因为它涉及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
危险因素,NormanKaplan【2】等提出,糖耐量异常、高
血脂症、高血压、上半身型肥胖4个危险因素并存
时称为死亡四联征或死亡四重奏。1999年,WHO对
其采用了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名
称,其核心理论就是胰岛素抵抗一高胰岛素血症一 85mmHg,或此前已被诊断为高血压而接受治疗;空
多种危险因素一糖尿病一动脉粥样硬化一心脑血管
病,这一发病模式,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
并且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MS的认识不
断深入。
1 MS的定义 为研究另加的代谢指标研究的白金标准定义:代谢
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代谢综合征全球有关的其它指标:(1)体脂分布异常:全身体脂分
共识定义【3J,包含“临床实用定义”部分和为研究 布、中心性脂肪分布、脂肪组织生理指标(瘦素,
另加的代谢指标研究的“白金标准定义”部分。根 脂联素)、肝脏脂肪含量;(2)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
据IDF定义,确认一个个体是否为代谢综合征,必
须具备:(1)中心性肥胖:在亚洲人种中定义为亚
注意,就会将“升”写成或看成“斤”,或将“斤” 寒,温而不燥,补而不滞,药性平和,就是对本方
写成或看成“升”,故“二斤”当是“二升”传写之 功效特点的精辟概括。全方以人参、甘草、大枣益
误。包括橘枳姜汤在内,其“斤”也应是“升”字 气和胃,使胃气不虚则其气易降;而橘皮、竹茹、
之误。 生姜降逆开结,使胃气和降则呕、呃自止。由此可
2原方功效应是“降逆止呃。益气和胃” 见,本方并无明显清热之功,也无明显温中之力,
由于橘皮竹茹汤原方用量的模糊不清,遂导致 故其功效应以“降逆止呃,益气和胃”,不涉及温、
该方功效治证的错误。近代所有方书及《金匮要略》 清二字为宜。
教材等,几乎无一例外地谓为“益气清热,降逆止 3原方治证应是“胃虚气逆。呃逆干呕”
呃”。而宋代医家陈言则认为本方有温中祛寒之功, 由于橘皮竹茹汤的药性温凉平均,并无清胃热
用治“胃中虚冷之咳逆呕哕”。但从本方用药分析, 或温胃寒之意,而仅是降逆止呃,益气和胃而已。
却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方中竹茹确为甘寒之品, 故其治证不应谓为“胃虚有热之呃逆干呕”,或“胃
但仅是微寒而已,虽有清热和胃、除烦止呕之功, 中虚冷之咳逆呕哕”,而应是“胃虚气逆之呃逆干
但药力温和不峻;而橘皮则辛苦微温,与竹茹用量 呕”,且无明显寒热者。其舌苔、脉象也不应是“舌
基本相等,二者温凉平均。况且方中生姜也为辛而 嫩红,脉虚数”,而应是“舌淡脉虚”。按照这样的
微温之品,与橘皮、竹茹相合后微温之性甚至略大 辨证要点去理解和使用橘皮竹茹汤,才不致违背仲
于微寒。这样的配伍用药,很难说是清胃热,tE很 师本意。若强将本方用于胃虚有热或胃中虚冷之证,
难说是温中寒。其实本方以微温之橘皮与微寒之竹 必有药不对证之嫌。
茹命名,其用意大概就是为了告诉后人,此方只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