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沙市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及地域分异特征研究_谭雪兰
第35卷第2期 地 理 科 学 Vol. 35 No. 2
2 0 15 年02 月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Feb . , 2 0 1 5
长沙市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
及地域分异特征研究
1,2 1 2 2
谭雪兰 ,周国华 ,朱苏晖 ,欧 聪
(1.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008 ;2.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
摘要摘要:以1989年、1999年和2009 年3 期Landsat TM 影像及2005 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数据源,结合野外实地调
查,应用GIS 空间分析、重心迁移定量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长沙市1989~2009 年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面积、
规模、空间分布、形状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地域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① 20 a 来农村居民点总面
积及斑块平均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日趋集中和密集,斑块形状不断向完整与规则转变;② 农村
居民点空间布局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在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等指标方面平原区、丘岗区与山区之间存在着显
著差异;③ 20 a 来,长沙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重心由西向东迁移,迁移距离为6.62 km 。
关关 键键 词词: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地域分异;长沙市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文献标识码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0-0690(2015 )02-0204-07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的聚落场 局以定性分析为主,虽然近期部分学者开始注重
所,其空间布局一直是农村聚落地理学及人文地理 GIS、RS 方法的引入,但综合应用理论模型、景观
[1,2]
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国外最早的乡村聚落 生态学方法、GIS 和RS 方法的定量研究明显不足,
[3~6]
地理研究起源于19世纪德国的乡村聚落研究 , 需要进一步探索。
国内农村聚落地理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进展较 本研究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重心迁移定量
[7]
快,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耕地流失严重 、 模型和GIS 空间分析方法,深入探讨1989~2009 年
“空心村”与农村建设用地浪费等问题的日益凸 长沙市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地
[8,9]
显,农村居民点研究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重视 。 域分异特征,为中国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理
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居民点的区位选择与影响因 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一种典型区域(地处长江中游
[10] [11]
素 、聚落的规模与等级体系 、聚落的结构与形 地区、城市化快速推进丘陵地区、人地关系紧张的
[12]
态 、聚落的微观结构与功能、聚落的景观与环 两型社会构建区域)的理论研究成果,也为长沙市
[13] [14~ 18]
境 、聚落的空间演化与空间分异 等方面进行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问题的解决、结构优化及合
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已有的 理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研究看,目前的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研究多以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