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呼吸机患者并发气胸的护理理解.docVIP

应用呼吸机患者并发气胸的护理理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用呼吸机患者并发气胸的护理理解

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引起顽固的低氧血症与进行性呼吸困难。重症肺炎是该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死率高达40%-60%1。在应用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为了维持氧合,往往使用高PEEP。高PEEP容易并发气胸,导致病情迅速恶化,死亡率高。我科于2009年11月-2010年2月收治50余例需应用呼吸机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其中有三例在应用呼吸机过程中并发气胸,患者均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52例患者,年龄21- 83岁,平均年龄62岁。均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依据临床表现、x线胸片、动脉血气分析、实验室检查等诊断为重症肺炎2。本组患者均出现严重的缺氧、呼吸困难,动脉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诊断为呼吸衰竭。肺部均可闻及干湿性啰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排出不畅,并有痰液颜色和性质的改变。并发气胸的3例患者,1例为37岁男性,1例为25岁女性,1例为87岁男性,均并发了ARDS3。在应用呼吸机过程中,采用了PC模式,压力设置在20-25cmH2O。PEEP设置在13-18cmH2O。FiO2在60-100%。经皮氧饱和度监测在75-91%。3例患者均呛咳明显,在治疗过程中,均并发了气胸,尽管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但病情迅速恶化,最终死亡。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由于医院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特别是ICU内各种各样的仪器及仪器发出的报警声音,且使用呼吸机治疗时患者无法与外界沟通、活动受限,加之使用呼吸机的不适感觉,且患者身边没有亲人的陪同,这些情况都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极易产生恐惧心理,不能配合治疗。责任护士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进行人院宣教,使得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向其解释住院后常见的流程,并初步向家属交待原发病的临床表现、病程、时间、预后等,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在每次治疗护理时,护士要设法与病人建立起合适的沟通方式,如和蔼亲切的语言或通过写字板的形式与患者交流,使其有被重视感,以取得信任和配合;另外还需做好家属的安慰和解释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使其顺利度过机械通气治疗期。 2.2一般护理 2.2.1维持气道通畅:肺炎患者,由于肺组织充血、水肿、渗出,呼吸道分泌物均增多,排出困难,造成部分细支气管的梗阻,同时因肺泡有效交换面积减少,而造成呼吸困难。病人有痰自己不能咯出,因此要鼓励病人深呼吸,每两小时叩背一次以防出现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经常翻身、变换体位,及进行胸部叩击,指导有效咳嗽,促进排痰,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翻身、叩背时需两人同时进行操作配合,注意各管道连接,防止出现导管脱管、移位、打折、堵塞等现象,翻身时动作轻柔,保持患者头、颈、肩在一条直线上,叩背时自肺下叶向上、向外向内,自肺门方向利用腕力轻叩,频率50~100次/分,叩背同时一手固定患者头颈部,减少头部晃动。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给以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粘稠分泌物,或遵医嘱应用祛痰剂,促进分泌物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轻呼吸困难。 2.2.2保证有效的吸痰 吸痰是机械通气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护理措施,护士应密切观察,适时吸痰,间隔时间视病情和痰液情况而定,一般每1~2h吸痰1次。若吸痰操作不当或过于频繁可加重缺氧、窒息、肺不张、支气管痉挛,气道损伤等,如患者出现咳嗽、痰鸣音明显、呼吸机气道压力增高报警、指尖血氧饱和度(sp02)下降等情况时随时吸痰。我们通过观察患者双肺痰鸣音、每次吸痰的粘稠度、气道压力、咳嗽等状况,了解患者气道情况,做到准确观察,适时吸痰。吸痰时,按无菌操作,吸引前2~3分钟给患者吸入纯氧,然后将可调式吸痰管插入最深处后并观察病人咳嗽反射(咳嗽剧烈时停止插入深处),并将吸痰管上提1cm再用拇指控制负压口,边旋转边吸引退出,退出l0cm后,可以持续按压侧孔吸痰。遇到分泌物时稍作停留。提倡一次性吸引,不能反复进入气管插管,每次吸痰10~15秒,吸痰后再给予2分钟纯氧,此法可以有效地稳定患者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状态,增加患者对吸痰的耐受性。痰多一次不能吸净者先接呼吸机待血氧饱和度回复至95%以上再吸,不能频繁吸痰。吸痰动作宜轻柔,吸引负压不宜过大,以免损伤气道。吸痰时注意观察,保证气管套管的气囊充盈,防止误吸物进入肺内,加重肺部感染。每4h检查气管导管位置,以及胶布和牙垫的固定情况,避免导管移位造成单肺通气。吸痰后根据肺部听诊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吸痰。 2.2.3人工气道的湿化。人工呼吸道的建立,使呼吸道失去生理障碍及恒温湿化作用,致粘膜干燥、呼吸道大量水分丧失、分泌物干结,易形成痰栓阻塞呼吸道,使用装有电热恒温蒸气发生器的呼吸机,使呼吸机管路内吸入气体的相对湿度达到70%-90%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