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多调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痰多调理

痰多是怎么回事 要如何调理 导读: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有关,那么痰多是怎么回事?当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而且脾主运化,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此时要如何调理?以下中医为大家讲述痰多的原因,以及日常调理的方法。 痰多的原因很多,以下为大家介绍常见的几种: 1、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 2、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 3、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 4、患有鼻炎,炎症作用下鼻粘膜分泌大量脓性且粘稠度很高的分泌物,经鼻纤毛运送至鼻咽并粘附于鼻咽处,导致咽部异物感,进而通过咳嗽咳出。 中医所讲的“痰”,含义非常广泛,还包括神志和精神的反常或错乱等表现。而“化痰”一词中所指的“痰”,仅是指呼吸道中所分泌的黏液状物质。中医所讲的“化痰”,是要根据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的“化痰”方法,主要为“温化寒痰”和“清化热痰”两种。 所谓“寒痰”是指因感受寒冷之邪所引起的咳痰,痰色清白而稀薄,痰量较多,就要采取温化寒痰的治疗原则,选用具有温热性质的中药如半夏、天南星等或通宣理肺丸(口服液)、小青龙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所谓“热痰”是指因感受火热之邪所引起的咳痰,痰色黄而黏稠,不易咳出,就要采取清化热痰的治疗原则,适用具有寒凉性质的中药如贝母、竹沥等或急支糖浆、鲜竹沥口服液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健康提醒:当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咳嗽、咳痰两种症状时就应该选用止咳化痰的中药或中成药来进行治疗,但在选择药物时,一定要清楚自己是属于“寒痰”还是“热痰”,然后再有选择地服用温化寒痰药或清化热痰药。 中医认为,人体呼吸系统如果发生了疾病,我们就可以通过呼吸道的分泌物———痰,去识别它所患的病变。下面就来学学中医教你观痰,如何辨别疾病。 中医教你观痰 辨别不同疾病 脓性痰: 痰质黏稠或者稀薄,颜色为淡绿色或是黄绿色,混有血液时则呈现褐色,同时会发出腥臭味。吐出这种痰,多半见于患有肺脓肿、化脓性支气管扩张的病人,或者是脓胸破入支气管的患者。这种患者的病情一般都比较严重,应当尽早去医院看医生。 黏液性痰: 黏液性痰多呈灰白色,或者无色透明状,这种痰质多半见于患有支气管炎的病人,或是肺炎初期,以及支气管哮喘发作阶段。 血性痰: 痰中带有血丝,由于血量不等,血色不同,说明病变部位不同。比如,痰质鲜红,多半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痰呈铁锈色,多见于大叶肺炎;烂桃样或烂鱼肚样痰质,则多见于肺吸虫;棕红色痰则见于阿米巴肺脓肿;红棕色黏稠胶冻状痰,多见于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由于肺炎克雷白杆菌毒力很强,对各种抗生素均易产生耐药性,临床表现十分凶险,治疗也相对困难,预后较差,如今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所以,有这种痰液者,应当尽早去医院治疗。 泡沫性痰: 其痰质稀薄而带有泡沫。如果其泡沫呈淡白色,这多半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若是泡沫呈现粉红颜色,则常见于肺水肿。 以上仅列举的痰病和痰证,只是常见的部分“痰病”。中医痰病学说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也甚广,它几乎涉及临床各个科室。所以,我们一旦发现自己和家人痰质有所异常,就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尽早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中医认为“百病多因痰做祟”。痰是产生许多疾病的重要因素,如何辨痰性选药物?即临床问诊时要仔细询问患者在疾病的症状中有无痰、咯痰的难易程度、痰的颜色、痰的黏稠和清稀(根据痰的黏稠或清稀分为痰和饮)、痰量的多少等,必要时还要亲自查看,以便对痰做细致的研究,并予以定性,临床指导辨痰性选药物进行治疗。 七辨痰性选药物,化痰止咳来治病: 热痰:痰黄黏稠而结块,多因热邪煎熬津液所致。有时热痰亦表现为痰白而黏稠。可选用橘红丸治疗,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功能。如患者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可选川贝枇杷颗粒、露、糖浆,用以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寒痰:痰色白而清稀或夹有灰色黑点,多因寒伤阳气,气不化津,津液不布,聚湿成痰。寒痰多在清晨咳嗽痰多,可选半夏止咳糖浆治疗,以疏散风寒,宣肺化痰。 湿痰:痰白易咯而量多,多因脾虚失运,聚湿为痰,上犯于肺所致。可选二陈丸治疗,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燥痰:痰少而极黏,难以咯出,多为燥邪耗伤肺津所致。可选用雪梨膏治疗,有清肺化痰、润燥止咳功效。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者,也可选养阴清肺丸,以养阴润肺,清热利咽。 风痰:痰白清稀而多泡沫,多因痰浊上扰,引动肝风,或肝风挟痰,上扰清空。选化风丹治疗。以息风镇痉,豁痰开窍。该药主要用于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