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胃气”的范畴和意义金智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胃气”的范畴和意义 金智生 提要 :“胃气”本义是指胃的生理功能,广义则涵盖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本文从胃气与脉象、脏腑之气、形气、神色方面的关系探讨了胃气的内涵及意义。 关键词 :胃气范畴 概念 “胃气”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简明中医辞典》的解释有二:一是指胃的生理功能;二是指脾胃功能在脉象上的反映。笔者则认为,要正确理解胃气概念,准确判断胃气的盛衰与存亡并指导于临床,必须从多角度去把握其内涵。 “胃气”与“脉象”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脉弱以滑,是有胃气”。这里的“胃气”实指脾胃正常生理功能在脉象上的反映。人体这种正常脉象除随春夏秋冬、三部九候的不同而不同外,主要随胃气的变化而变化。如《难经·十五难》指出:“胃者,水谷之海,主享四时”,四时之脉“皆以胃气为本”。“如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曰死,夏以胃气为本……秋脉微毛曰平,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秋以胃气为本……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可见脉象不仅时刻反映着胃气,而且四时的正常脉象必得胃气的正常才能反映出是平人之脉。即胃气充盛者为平脉,胃气减少者为病脉,无胃气者为死脉。“死脉,即是“真脏脉”。正如《素间·平人气象论》说:“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其真脏脉,不得胃气也”。从上所述可知,有无“胃气”临床首先从脉象得知。这也是迄今为止文献所论判断“胃气”有无(或表现)的主要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上,有胃气之脉大多为平和之脉,即在四时主脉基础上微带和缓之意。如上述《难经》中提到的“微弦”、“微钩”、“微毛”、“微石”等均为有胃气之脉。在病理情况下,有胃气之脉则大多称之为,’顺脉”。如温热病脉象“洪大而数”,虚弱之人脉象“虚细弱小”等均不失为有胃气之脉象。相反,与病情不相符合的脉象,如病危之人脉象突然表现为“弦大数实”;一些疮疡痈疽患者在病愈过程中脉象突然表现为“滑数疾促”等,均称之为“逆脉”,亦即无胃气之脉象。 “胃气”与“脏腑之气 《素间·五脏别论》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在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素问·玉机真脏论》也说:“五脏者皆察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脾胃的水谷精微是滋养五脏六腑的源泉,而五脏六腑功能的正常则是“胃气”充盛的必备条件。关于胃气与脏腑之气的关系,《景岳全书·杂证漠·脾胃》精辟地指出:“五脏中皆有脾气获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由此看来,五脏六腑之气的盛衰可以反映在胃气上,胃气的盛衰也可以反映在五脏六腑之气上,在一定条件下,“胃气”实指人体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综合体现;反映在脉象上,“脏腑之气”必须通过“胃气”来体现,如《素间·玉机真脏论》曰:“脏气者,不能自至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反映在临床表现上。“胃气”也可由“脏腑之气”来体现,如《景岳全书·杂证漠·脾胃》指出:“凡短气夺而声哑喘急者,此肺之胃败也;神魂失守昏昧日甚而畏寒异常者,此心之胃败也;躁忧烦剧;囊缩痉强而恐惧无已者,此肝之胃败也;胀满不能运。饮食不能入,肉脱痰奎而服药不应者,此脾之胃败也;关门不能禁,水泉不能化,热蒸不能退,骨痛之极不能解者,此肾之胃败也”(1)。由此可见,胃气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密不可分。 从中医整体观念看,一脏病变可导致多脏同病,某一脏腑胃气败绝可以导致其它脏腑胃气败绝。临床上一些严重证候往往是多脏多腑同病,同时出现胃气少或无胃气的临床表现。如水肿、疲闭、淋证等病证,在发病过程中出现的“关格”,大多是因久病后脾阳亏损,肾阳衰微,阳不化水,水浊逗留,浊邪壅壅赭或如衃枳炲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