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瓜洲古渡(外一篇)张祖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觅瓜洲古渡(外一篇)张祖荣概要

寻觅瓜洲古渡(外一篇) 张祖荣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诗句朗朗上口,让人终身难忘。 瓜洲渡路口,眼前是一片荒凉的景象。路口一个标牌上在一幅照片上题有唐·张祜的一首诗:“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我凭着此诗想象当年古瓜洲渡的情景。古渡路口像一般的高等级公路那样宽,看样子在几年前或十年前,此古渡还在用。现在,古渡口早已没用了。古渡路上没有行人。从路口进去不远,路是拦断的,看样子是一个厂房,厂房前面的路也是用砖砌着拦断的。我看厂房门口的左边小屋里有几个人,我问他们:“这是瓜洲渡吗?”他们说:“现在改渡了。”就是从公交车森林公园站那里过渡了。我要求去看看古渡,他们说没什么看法。我决意要去看个究竟。他们也允许了。我一直往前走,在靠长江水面的地方是用砖砌着的,大约十米高。我只隐隐约约看到墙外面的轮船。我爬上左边的墙上,看到了墙外面的轮船和长江水面,才也算看到了个究竟。 看到了眼前的荒凉,想到古渡曾经的繁荣,深感物是人非。想到唐·张祜的《题金陵渡》一诗。“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站在小山楼上眺望夜江,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随口吟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两三星火”,用笔何其潇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个地方“是瓜洲”。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还蕴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情调。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如一幅淡墨山水画。王安石的诗《泊船瓜洲》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诗是作于诗人赴京途中船泊瓜洲时。从字面上看,流露着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实际上,他是把重返政坛、推行新法的强烈政治欲望,寓在诗的字里行间。前两句以轻快的语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而遥远的钟山在诗人看来如同近在咫尺,又体现了诗人赴职愉快的心境与对钟山的依恋之情。后二句写生机盎然的江南春色,既写出了诗人重浴皇恩,奉诏回京的喜悦心情,又暗示了复杂的政治背景下诗人内心的顾虑,故而诗中又流露出要回到钟山,归隐山林之意。 宋代诗人陆游的诗《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隆兴元年,主张抗金的张俊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诗人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气如山”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心情。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被罢免。诗人的愿望成了泡影。追忆往事,怎不令人叹惋!《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楼船夜雪瓜洲度,铁马秋风大散关”,这十四字中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此诗也歌咏了瓜洲渡。 瓜洲古渡,昔日的辉煌已成过去。今天改到前一站的新渡口,不再是往昔木质的“楼船”穿梭和“两三星火”的夜景,而是高大的轮船频繁渡江,百舸鸣笛,车上载的不仅有人,还有各种汽车,以及各种货物,两岸已是灯火辉煌,一片繁荣。瓜洲渡,新时代已与时俱进创造了新的辉煌! 登北固山怀古 在高铁车上,一位姑娘对我说:“镇江是三国时东吴的都城,刘备招亲等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里有北固山,有沈括的《梦溪笔谈》……”这激起了我对镇江的兴趣,我就想去游览,然后再去扬州。 过瓜洲渡到了镇江。上岸后,我边走边看,感受着东吴都城的气派。后来,看着地图去游北固山了,因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到了焦山,左边的山比较雄伟,前面烟雾蒙蒙,在长江的中间有一个岛,很有气派。江面碧波荡漾,岛上的山上树木葱茏。然后直奔北固山。 北固山,与焦山相似,也是在长江边上。从那些宣传的旅游图看,焦山、北固山、金山都相似,也都在长江边上,并排着,相距大约五公里,好像是在一个山脉上。我想,当时东吴选择镇江作为都城,就是因为这里有这三座山。可能东吴的首脑就在这几座山上,因为首先要考虑军事问题,在兵刃相接的古代,这里地势比较险要,易守难攻。在这长江下游,山是罕见的,这里应该是最佳选择。其次,这里面临长江,水上交通十分便利。 山下有亭台楼阁,成荫绿树,有老年朋友们在放着音乐,跳着舞,有人在维修公园。没有人卖门票,开始我还以为这不是北固山。我问在那里劳动的人,那人给我指了登山的路。我沿着她的指路向上爬。路上的石梯经千年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