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上册通案.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 术 通 案 (四年级上册) 2011-10-11 课 题 第一单元 课题1希望的田野 ?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欣赏美丽的田野图片,在学习合唱歌曲《我们的田野》过程中,能和同伴自由交流,表达对田野的感受。2、能积极参加讨论、主动搜集资料,并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善于合作,在描绘过程中融入有创意的构思,合唱时把握歌曲的稳定感和层次感。 重点 难点 在学习合唱歌曲《我们的田野》过程中,能和同伴自由交流,表达对田野的感受。 学法 指导 讲解、欣赏与讨论相结合 教具、学具 歌曲带〈我们的田野〉、各种季节的有关田野、村庄的风景画或图片等 通 案 个 案 活动一:那一片一片的金黄 1、? 在《我们的田野》音乐声中引导学生欣赏单元页,那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带给我们对田野的无限憧憬,在那希望的田野上,人们播种的幸福,播种着希望。 2、? 欣赏各种风光的图片或绘画作品(有老师准备的,也有同学自己收集或拍摄的如山间流水、油菜花地,开满野花的山坡、勤劳朴实的老农、快乐顽皮的孩子),漫谈从这些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 农村孩子可以到室外山坡上去观察美丽的田野,山清水秀,轻风不时送来阵阵泥土的气息,闭上眼睛闻一闻。城市孩子可以利用春游、秋游的时间或节假日到乡间去体验田野的美、发现田野的乐趣,与农家孩子一起分享彼此的快乐,用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的感受。 活动二;田野上飘来的歌 1、? 结合图片用美术摄影作品的欣赏,反复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启发学生在这首优美的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唱出心中的感受。 2、? 用废旧画报纸剪贴一幅(美丽的村庄),了解基本构图要领,,用前后遮挡关系及近大远小的原理表现构图中的远、中、近景的层次感及韵律感,并结合体会《我们的田野》的合唱效果,理解艺术的通识、通感、如虚实、层次、对比、均衡等。 课堂 检测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交流、评价、升华情感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课题2农家孩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学生能自由表达作为一个农家孩子的快乐,欣赏舞蹈《丰收之歌》并能主动参与表演活动,能富有情感地歌唱《山娃娃音乐会》。 重点 难点 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田野劳动的动作, 学法 指导 讲解、讨论、师生共同参与等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丰收之歌》《山娃娃音乐会》等录音带、农村娃娃的活动图片,绘画和泥塑工具等。 通 案 个 案 活动一:丰收的旋律 1、? 丰收了,让我们来听听丰收时的旋律。听赏丹麦歌曲丰收之歌,画面呈现出农家孩子上学、放牛、打柴、游泳、爬树等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回味、分享农家孩子的快乐生活并能有感情地歌唱。 2、? 师生漫谈、讨论;作为一个孩子,感到快乐的事还有哪些。喜欢自己生活的环境吗? 3、? 用田野中的材料来进行艺术创造,发现身边许多常见的材料都可以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变成艺术作品。如用稻草进行捆扎。用树叶进行粘贴等。 活动二:学唱快乐的歌曲并用自制乐器伴奏 1、? 自编歌曲《山娃娃音会》,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唱准八度音程的跳进。 2、? 自编动作进行表演。 3、? 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如乡村学校因条件有限,上艺术课没有那么多的打击乐器,可发挥乡村孩子的聪明才智,相办法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一件打击乐器。 课堂 检测 1、? 学生能自由地表达农家孩子的快乐之情。 2、? 学生能自如地歌唱并表演《山娃娃音乐会》歌曲的内容。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第二单元 课题1 七子之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 了解《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有感情地学唱歌曲《七子之歌》2、? 朗诵和体会闻一多的诗歌作品《太阳吟》片段,体验和感受其作品的“绘画美”(意境)“音乐美”(节奏)“建筑美”(形式),了解新格律诗。3、? 能在美术作品〈红烛颂〉的欣赏中,对作品主题、工具材料进行一定意义上的分析。 重点 难点 体验和感受其作品的“绘画美”(意境)“音乐美”(节奏)“建筑美”(形式),了解新格律诗。 学法 指导 讲解、讨论、师生共同参与等 教具、学具 有关闻一多的生平资料和作品及油画〈红烛颂〉。〈七子之歌〉光盘。表现海外游子的诗歌。 通 案 个 案 活动一:深情演唱〈七子之歌〉 1、? 观赏香港、澳门回归的电电视录像资料,讲述歌曲〈七子之歌〉创作时的背景资料,结合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