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一治足坛打黑虚假新闻
治一治足坛打黑虚假新闻 自2009年年底以来,足坛扫赌打黑行动已持续了一年。其间,打黑报道铺天盖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但是不得不指出,在众多的打黑报道中,虚假新闻之泛滥,简直到了明目张胆、登峰造极的地步,“今天造谣,明天辟谣”成为打黑报道的一大乱相,化名、匿名甚至故意杜撰“爆料人信息”,更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足坛在打黑,那么由谁来治一治打黑中的涉假新闻?
一、无中生有,猜测杜撰
2009年11月7日,原广州足协秘书长杨旭行贿被曝光,拉开了中国足坛这场规模空前的扫赌打黑行动序幕。而几乎与此同时,大量关于打黑的失实报道、虚假新闻开始浮出水面,而且层出不穷。当月,国内不少媒体先后刊登了一则新闻:“张海狱中揭赌球黑幕”,称张海在狱中向辽宁警方举报有关2004年打假球的内幕,以求得立功、减刑。但事实证明,这完全是杜撰的假新闻
前武汉队队员阎毅在协查后,有媒体曾绘声绘色地称“阎毅曾经与办案人员发生口角”,写得简直有如亲见:“……民警问阎毅:你知不知道为何遭通缉?不清楚。……‘你参与过赌球吗?阎毅反问民警:你除了老婆,和另外的女人交往过没有?……”不过,这篇引来不少网友关注的报道随着阎毅在2009年12月16日回到武汉家中,立刻无所遁形。对于这篇假新闻,阎毅气愤不已
除了故意杜撰,还有不少报道夸大其词,添油加醋,以至混淆是非。2010年2月,一个南勇家开设的“南家菜馆”成为聚焦热点。有媒体报道称,原中国足协副主席南勇曾让求他办事的人,在他妻子所开的餐馆内花费巨资,请客者被要求在该餐馆购买金额不等的充值卡,起点为5万元左右。不过,事后经多名记者多方实地考证,这则新闻中的大部分信息,属于凭空猜想
由于打黑的力度空前,一度造成中国足球圈内人人自危。在草木皆兵的气氛下,不少球员一旦电话不接,抑或手机暂时无法接通,很可能成为一些媒体第二天“疑似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的报道对象。比如2010年10月18日,上海某报爆出消息称,“另一位上海籍球员、前上海国际球员、现杭州绿城球员李彦也因为问题被专案组带走协查。”而事实证明,这条消息子虚乌有,这个记者仅仅因为给李彦打电话时对方关机,便凭空想象出这则“独家新闻”
除了这些“显性”的假新闻外,还有不少“隐性”假新闻。虽然从字面上看,报道并非完全“造假”,但内容禁不起推敲,完全是“忽悠”人。这类假新闻以南勇、杨一民案件何时开庭审理为代表,充斥于各个时间节点,往往弄得假新闻满天飞。从最早的“2010年5月可能将开庭审理”,之后每个月都有“南勇案有望在本月(或下月)审理”的报道。最新的版本是:“南勇案将在2011年春节后审理”,但这也只是主观猜测而已
二、化名匿名,扑朔迷离
这一轮打黑报道有一个极为明显的特点,即新闻中涉及与信源相关的人物时,化名和匿名现象相当普遍。几乎在绝大多数相关报道中,都可以找到“知情人士”、“相关人士”、“消息灵通人士”这样的字眼,而诸如“A先生”、“J教练”这样的化名,更是屡见不鲜。如此真伪难辨,虚虚实实的“点名法”,让新闻的信息来源扑朔迷离,容易引发质疑
以2010年12月13日出版的《体坛周报》为例,在“战栗吧某些前国足教练”一文中,作者用字母J、w和z为代号点出了3名教练。报道称,“在这份专案组掌握的名单中,行贿最少者送了3万元,而多者达到15万元。引人注目的是3位比较有名的前国字号教练,姑且将他们称为J、w和z”
报道发表后,在网上引来众多球迷猜测,究竟这3名教练是何方神圣?到目前为止,《体坛周报》依然没有给出答案。反倒是不少地方媒体,纷纷给出自己的“猜测版本”。12月16日,《新文化报》刊载一篇报道称,“国字号行贿J教练疑似贾秀全”。不过,这个消息也未得到相关部门核实
相比用化名保护自己,匿名报道更是打黑报道中的一个令人头疼的现象。在著名搜索网站百度输入“足坛打黑知情人士”,查到的搜索结果达到95000篇。这个令人惊讶的数字很真实地反映出打黑报道的这个显著特点。众多重量级“猛料”、“重磅炸弹”,几乎都是通过“知情人士”之口曝光,这样的形式使得不少读者读后第一感觉总是将信将疑,不知这位“知情人士”究竟是谁,究竟是否知晓真情
事实上,在足球记者圈子内,以“知情人士”作为新闻报道的保护伞,已经成为一种通行惯例。而足球新闻不求真实,但求“震撼”,俨然已成圈子里的一条“潜规则”。在相关打黑信息获取渠道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将一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以“知情人士”透露的方式发布,加之文字表述和写作手法上的“精心打扮”,一则所谓的“独家”、“内幕”新闻就能粉墨登场。只是,这到底是真正的“独家新闻”,还是“独家炮制”的假新闻,只有作者自己心里清楚
三、权威信源缺失不是虚假新闻存在的理由
打黑报道中的涉假新闻之所以屡屡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