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三专题三).ppt

文科: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三专题三).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 实质: 从前有个秀才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第四,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强盗的机会。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 ……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工作呵!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3.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 (1)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3)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1.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与主义之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 2.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主义的开展。 3.为中共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4 .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探究】 资料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主张:文学革命 一、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二、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三、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胡适主张:文学改良 一、须言之有物; 二、不摹仿古人; 三、须讲求文法; 四、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务去滥调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资料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右) 陈独秀(左) 胡适与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影响 1、性质 前期: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文化运动 后期: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为什么这个女孩会想自杀?这么做值得吗? 并请谈谈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遗 憾 难 过 同 情 不 解 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山西省成为全国离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内离婚案多达2127件。在一些小城镇,离婚事件也屡见不鲜。浙江镇海县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就离婚。 这份新闻与前面那份新闻对比反映的婚姻观有何变化?与哪一思想运动有关?说明了什么?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促进思想解放 促进民众觉醒 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动员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2 进步性: (1)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2)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动员。 3 局限性: ⑴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⑵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 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毛泽东 (3)又是一场文化转型运动。 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精华:刚健自强、刻苦勤劳 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己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天人和谐、“民本”与“德治” 、 尊老爱幼 糟粕:纲常礼教 “存天理、灭人欲” “三从四德” “八股取士” 迷信思想、奴才意识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例】《青年》(《新青年》前身)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就是法语“青年”的意思。人们经常用它的副题“La Jeunesse”来称呼它。这个副题的选择不是偶然的,因为 A.陈独秀曾留学法国,喜欢法语 B.这本杂志是和法国人合编的 C.上海是法租界,在杂志出版时必须附上法语 D.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深受法国思想的影响 D 【例】(2006江苏,10)在新文化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