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讲 框架结构侧移计算及限值 1.侧移的近似计算 由式(14-6)、式(14-8)可得第j层框架层间水平位移△uj 与层间剪力Vj之间的关系: 式中: Djk —第j层第k号柱的侧向刚度; m—框架第j层的总柱数 这样便可逐层求得各层的层间水平位移。 框架顶点的总水平位移应为各层间位移之和,即: 式中:n—框架结构的总层数。 应当指出,按上述方法求得的框架结构侧向水平位移只是由梁、柱弯曲变形所产生的变形量,而未考虑梁、柱的轴向变形和截面剪切变形所产生的结构侧移。但对一般的多层框架结构,按上式计算的框架侧移已能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 由式(14-10a)可以看出,框架层间位移△uj与外荷载在该层所产生的层间剪力Vj成正比,当框架柱的抗侧刚度沿高度变化不大时,因层间剪力Vj自顶层向下逐层累加,所以层间水平位移 是自顶层向下逐层递增的 结构的位移曲线如图14-19(a)所示。 这种位移曲线称为剪切型,因为它与均布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悬臂梁,由截面内的剪力所引起的剪切变形曲线相似,见图14-19(b),而与悬臂梁弯矩所引起的弯曲变形曲线有本质上的区别,见图14-19(c)。 2.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按弹性方法计算得到的框架层间水平位移△u除以层高h,得弹性层间位移角θe的正切。框架的弹性层间位移角θe过大将导致框架中的隔墙等非承重的填充构件等开裂,故规范规定了框架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不能超过其限值,即要求 : 式中: △u—按弹性方法计算所得的楼层层间水平位移 h—层高; △u/h—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规范规定框架结构为1/550 3.多层框架内力组合 (1) 控制截面 柱:弯矩、轴力和剪力——柱的两端 梁:弯矩和剪力——梁的两端、梁的跨中 在截面配筋计算时应采用构件端部截面的内力,而不是轴线处的内力,见图14-20。 梁端柱边的剪力和弯矩应按下式计算 : 式中V/ 、 M/——梁端柱边截面的剪力和弯矩; V ,M——内力计算得到的梁端柱轴线截面的剪力和弯矩 g,p——作用在梁上的竖向分布恒荷载和活荷载。 当计算水平荷载或竖向集中荷载产生的内力时,则: V/=V (2)荷载效应组合 框架结构设计时,荷载效应组合可采用简化的处理方法,即对所有可变荷载乘以一个确定的荷载组合系数ψ,其表达式为: 式中: ψ ----简化组合表达式中采用的荷载组合系数, ψ =0.9 (3)最不利内力组合 对于框架结构,梁、柱的最不利内力组合为: 梁端截面:+Mmax、 -Mmin、Vmax; 梁跨中截面:+Mmax; 柱端截面:|M|max及相应的N,V; Nmax及相应的M; Nmin及相应的M。 4.竖向活荷载的最不利位置 (1) 分跨计算组合法 将活荷载逐层逐跨单独地作用在结构上,分别计算出整个结构的?内力,根据不同的构件、不同的截面、不同的内力种类,组合出最不利内力。共有(跨数X层数)种不同的活荷载布置方式 。为减少计算工作量,可不考虑屋面活荷载的最不利分布而按满布考虑。 (2) 最不利荷载位置法 为求某一指定截面的最不利内力,可以根据影响线方法,直接确定产生此最不利内力的活荷载布置。 欲求某跨梁 AB的跨中C截面最大正弯矩MC的活荷载最不利布置,可先作MC的影响线,即解除相应的约束(将C点改为铰),代之以正向约束力,使结构沿约束力的正向产?生单位虚位移θc=1,由此可得到整个结构的虚位移图,如图14-21(b)所示。 根据虚位移原理,为求梁AB跨中最大正弯矩,则须在图14-21(b)中,凡?产生正向虚位移的跨间构布置活荷载。亦即除该跨必须布置活荷载外,其他各跨应相间布置,同时在竖向亦相间布置,形成棋盘形间隔布置,如图14-24(C)所?示。可以看出,当AB跨达到跨中弯矩最大时的活荷载最不利布置,也正好使其他?布置活荷载跨的跨中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