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困生成因探讨
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成因探究(原创)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实验中学 刘明俊 (256100)
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农村学困生中因先天智力不足而造成的仅占极少数,而大多数的学困生是由于非智力因素,如环境的负面影响等。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正的学生。学困生的形成大体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先天性因素。生理上有一定缺陷,智力发育迟缓,先天智力不足,或者出生时身体健康,但幼小时候由于脑部受伤或医疗事故而导致大脑出了问题,学习各类知识都比较困难而成了学困生。
二、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形成学困生的根源
众所周知,学生的先天素质差异是很小的,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的环境,后天的教育和自我实践。首先,不健康的文化诱惑,使一些涉世很浅,世界观尚未形成、辨别能力较差的中学生深受其害,或盲目效仿侠士黑帮,或过早步入爱河,不求进取,荒废学业,贪图享乐,直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凡事走关系的思潮及社会腐败,使个别学生“认清社会”、“看破红尘”,放弃学习,得过且过,混天熬日头。素质教育未能真正落实,社会评估学校,学校评价教师的主要方法仍是看升学率,沉重的学习压力对学困生的思想及学习造成沉重的负担,他们只好“望书兴叹”,消极怠学,破罐子破摔。
其次,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是形成学困生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这都说明了家长和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事实上不少家长不是忽视了这一点,就是教育方法不得当,总体上看,现代家庭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现在的独生子女受到过分宠爱,个个成了“小公主”、“小皇帝”,孩子放纵任性,个性品质差;学习成绩差时,家长非打即骂,逐渐造成两代人感情疏远,就更加无从下手去教育了。有些家长常年经商或外出务工,一心赚钱,无心思也无时间去管理、去教育自己的子女,对孩子的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有些家长溺爱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放松对孩子的要求,随意满足孩子的各种消费需要,致使这些学生依赖性强,自主自立能力极差,甚至个别学生成人后仍不能生活自理。甚至有个别家长不务正业,成天沉醉于方牌、麻将声中,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偶然失误,不问青红皂白就连打带骂,恨铁不成钢,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加重了值得逆反心理。大部分家长又望子成龙心切,常常根椐自己的意愿随意给孩子定目标、加砝码,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因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使孩子变得灰心丧气,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的家庭父母不和,或成员残缺,导致孩子个性孤僻、心理变态,思想、行为畸形发展,埋下了许许多多的隐患……
再次,教育制度改革缓慢,上级要质量,社会、家长看质量,学校更看重质量,教师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成绩来立身。传统的教育观念、质量观念及现行的评价制度迫使教师“抓尖子、争中间、不去问末端”,讲课常常脱离学生实际,起点往往过高,教法呆板不够灵活,学困生无法适应,又常常放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致使学困生心灰意冷,无心学习,常常以出风头、违纪甚至违法犯罪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逐渐步入歧途而不知返。
三、学生自身素质差是形成学困生的关键
初中学困生表现在学习上,是标准的“被动接受型”,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主观上不努力,课堂上不去积极思维,像小口瓶子接雨水一样,只被动地接受一点零散的知识,对许多重要的知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考试是屡考屡败,自感积重难返,逐渐丧失了学习信心,从而形成严重的挫折和畏惧心理。虽然大部分学困生从认识上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但又觉得学习既费力又枯燥,许多学科许多问题弄不懂、学不会,毫无兴趣,无能为力,这样必然会出现厌学、畏学、逃学的现象。其次,学困生的心理素质差,心理障碍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志力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干扰,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一遇挫折就会一蹶不振。缺乏学习的持久性,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较差,不愿吃苦、不肯钻研,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式,有错不改,问题成堆。(二)知觉及思维存在一定障碍:学困生大多不能有效地抓住不同特征及互相联系的感性材料来深入思维,找不出本质规律,习惯于以点代面,往往一叶障目;读题审题不完整,生搬硬套公式、法则;思维肤浅,习惯于直观形象思维,常常跟不上老师的思维引导;对学过的知识常出现负迁移,课堂上常处于茫然无助的状态。 (三)情感障碍是形成学困生的关键因素。教师、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