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带着思虑的头脑走进教室.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带着思虑的头脑走进教室

带着思考的头脑走进课堂   “教师讲,学生录。”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文先生对中国课堂教学现状的一句概括,无疑给我们一声棒喝。   哈佛女孩刘亦婷切身体会:中国学生是知识强于能力,接受多于挑战,刻苦胜于协作。   因而这样的现象也就司空见惯:中国的孩子正襟危坐等待老师上课,美国的孩子吵吵嚷嚷大大咧咧迎接老师到来。   因而这样的结果也就不言而喻:基础教育,中国上乘;精英教育,中国平庸;奥林匹克竞赛,中国胜卷稳得;诺贝尔奖,中国一再无缘。   做教师的也许永远不会怀疑教育的神圣,但我们是否反省过;当我们竭尽心智把学生喂填得如同北京烤鸭一般“肥满”的时候,我们也是在把学生的野性、灵性与天性一同填埋啊!为应该而学,为应试而教,非但毁灭了一代又一代学子走向诺贝尔奖的前程,同时,也注定了一代又一代教师奋斗一生沦落为教书匠的命运。因为习惯于等待,所以不敢怀疑;因为习惯于接受,所以不敢挑战;因为习惯于成功,所以不敢冒险。   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可持续性”发展。新世纪拉开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无疑想给我们的基础教育打开一扇全新的视窗:带着思考的头脑进入课堂!如果说“传承教育”接着的是继承型、依附型人才,那么,“创新教育”培养的将是创新型、发展型人才。   带着思考的头脑进入课堂,要求我们的教育做好服务工作,要求我们的教师份好导学的角色,变“教”为“导”,变“学”为“问”。在“思考”状态下,课堂教学将更注重“人”的大写。   培养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课本就是世界”为“世界就是课本”,学会学习,从而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开发多元智能——现代教学的大气魄,不在于知识爆炸和信息高速,而在于教育的人本化和教学的多元化,在于最大可能地激发人类的智慧和潜能。   带着“等待”的头脑进入课堂,迎来的永远只是“过去时”:带着思考的头脑进入课堂,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挥洒灿烂的“将来时”!             木头·木匠·校长          ——校长的用人之道   一位老教育局长在一次年轻校长培训会上,给大家出了一道有趣的考题,要求每人从院内一堆木料中找回一块有用的木头来。众人不解,有人猜测:莫不是老局长教我们制作教具吧?随着老局长的指点,校长们来到木堆旁,不停地挑拣着。结果,只有2人找回平整的木板,3人找回较长的木段,其余的校长皆空手而归。局长问其故,答曰:“余下的全是废木。”老局长笑了笑,请大家再次走进木料堆,并叫来一位木匠师傅,对校长们说:“你们不是认为这是一堆没有用处的木头吗?下面请木匠师傅谈谈他的看法。”木匠说:“校长们,依你们的眼光来看,这也许是一堆废木头,可我却不这么看。就拿做椅子来说吧,平整的木板做椅面,较长的木段做椅腿,短小的木段做椅档,弯木可以做椅靠,就连这不起眼的小木片,也可以做成使接榫牢固的楔子,这叫长木长用,短木短用,直木直用,弯木弯用。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木头,只要你用的恰当,它就是有用的木头。总之,木匠眼里无废木。”   老局长的用意不言而喻,其中蕴含的道理更是深刻。在普遍推行校长负责制的今天,如何合理用人,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用人不当,就会造成学校人才资源的配置失衡与浪费,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感情,制约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那么,如何消除这一弊端呢?笔者认为:作为一校之长,首先要克服认识上的误区,摈弃私情,凭一颗公正之心,量才适用。   量才适用,就是以人为本,人尽其用。这是用人的前提和根本。“木匠眼中无废木”。校长应是一个巧手木匠,下属都是可用之人,不让一个闲着。这即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也体现了科学管理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团结、友善、合作的人际关系。它比单纯地采用“末位淘汰制”或动不动就让职工下岗的做法更富有人情味,更能让大家接受,也更能赢得众人的拥护和支持。   当然,量才适用,并非走过去“大锅饭”的老路,合理的竞争是必要的,至于如何采用竞争方式则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同时,量才适用,也并非忽视人与人之间才能的差异。平时校长要认真观察,多文了解,不仅要认识每个人的显性才能,还要发现其潜在才能。这就像高明的木匠了解木头一样,既要把握其大小、粗细、曲直等外形,还要把握其内质,如纹理的疏密、质地的软硬等。然后,方可因才而用。   更重要的是,在使用木头时,需要经过锯、劈、刨、削等工序。同样,“人才”也不是天生固就,而是要经过后天的打磨、塑造。“人才”不是一静止的、固定的概念,而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概念。所以,校长要树立“用才必先养才”的概念,时常督促、带领广大教职工加强学习,并努力创造条件,对他们进行训练、培养。如此,可谓科学的用人之道。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充满魅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