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乐教导是如何完成调和社会
音乐教育是怎样实现和谐社会、陶冶性情功能的?
音乐的社会功能历来受到推崇,在古代,礼乐中乐的设立便是安抚社会,实现安定的一个政治手段。在那时,人们就已经意识到音乐教育对安定民心的重要性。并且,当时,演奏七弦琴是文人们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无形之中,音乐和其他形式的艺术便糅合,对人的精神品质以及性情有很大的提升改变。对于和谐一说,古人就有“乐从和”的看法,认为音乐的特征是“和”;孔夫子则得出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结论;荀子认为音乐具有“中和之美”的教育功能;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音乐的作用主要是“和谐”和“净化”。而在我们普通百姓看来,让孩子接触“琴棋书画”是提高个人修养的有效途径。
而其中,音乐教育对社会素质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到,现在很多社区音乐团队,社会音乐普及和一些文艺演出随着人民素质的提高而越来越多。人类社会学中,这是一个素质进步的表现。
当前,音乐已广泛地介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无论音乐厅、大剧院、文化广场,还是广播、电视、网络,直至人们手中的mp3、手机,音乐无时不在流淌,为老百姓的生活增添了诸多美轮美奂的色彩。
音乐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在很多方面有相通之处:比如音乐的构成是一个个流动的音符,社会的构成是一个个活动的人;以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为主的社会中坚力量可以比作音乐中的主旋律,并存有其他多种社会成分则是副旋律;音乐的节拍节奏对音乐的运动起规范节律作用,就像社会生活中的法律法规;和谐的音乐讲究声部平衡,音色协调,和谐的社会更需要统筹协调发展。
有些音乐作用于社会和谐的效果是比较直接的,例如群众合唱和歌咏活动。通过合唱,加强团队意识和纪律性。广泛开展群众合唱和歌咏活动对促进社会和谐作用很大。而礼仪音乐能营造氛围,更重要的是它使人懂得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这正是一个和谐社会成员需要具备的素质。流行音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尤其对广大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号召力,流行音乐充满了动感活力和时尚元素。多种音乐元素的和谐并行也正是社会和谐的一个缩影,所谓一滴水见大海。
音乐对于和谐社会的发展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人们通过培养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以及对艺术的关注度,使得自身素质得以提高。相应社会的整体素质也能提升。
如今的和谐社会同样需要人们在艺术综合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从中小学起,美术音乐都是孩子们的必修课程,音乐的教育最初从感官的角度给人一种审美标准的定义。完成初步音乐性格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的人生世界观。
你认为音乐教育真的可以实现这些功能吗?
可以。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和谐是音乐本身属性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不仅自身是和谐的,其内涵与形式亦体现着和谐。因此,音乐作为一种和谐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音乐能通过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健体怡情、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合作能力等多方面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它直接触发、拨动人内在的精神世界,使人自身和谐。而人自身的和谐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和关键。
并且,音乐的教育对人的性格影响是有科学依据的。人们最早接受的音乐教育,甚至包括胎教,都会对人的智力情感产生影响。我们所谓的陶冶情操是指艺术细胞的培养。而音乐教育从一个知识灌输的角度正确的引导了人们的审美思维,使得人的艺术品质得以形成。而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对社会的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