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微生物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要点
第 五 章 微 生 物 在 食 品 发 酵 工 业 中 的 应 用 应用于发酵工业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 细菌,放线菌, 酵母菌,霉菌等。 人类对微生物的应用可概括为两大方面: 利用微生物的酶及其代谢产物; 利用微生的菌体及其内含物。 第 一 节 微 生 物 的 酶 及 微 生 物 代 谢 产 物 的 应 用 用微生物来生产酶产品,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快,生活周期短,生产能力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扩大,能满足迅速扩张的市场需求; 此外,微生物种类繁多,微生物酶品种齐全.多样性。近几十年来,微生物酶已经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了各种酶制剂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当基因工程介入时,动植物细胞中存在的酶,几乎都能够利用微生物细胞获得。 因此,有计划和仔细地筛选微生物菌株,通常可以获得能够生产几乎任何一种酶的适当菌株。 二、微生物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利用胞外酶将原料中大分子蛋白质、淀粉等分解为可被细菌和酵母菌利用的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等; 利用胞内酶,通过代谢调节和人工控制发酵条件,利用糖类等某些营养物质在发酵过程中积累大量的代谢产物,如酒精、氨基酸、柠檬酸、乳酸、乙酸等发酵产品; 此外,还可利用某些微生物在人工培养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酶的特性,从发酵液(物)中提取酶来生产酶制剂(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分解酶等) ,广泛用于食品发酵、制药、制糖、制革和饲料工业中。 酵母菌(“酒化酶”) 2.1 用于酒精发酵: 淀粉质原料 十 曲(含“糖化酶”) → 糖化 → 葡萄糖 发酵为酒精。 制曲方法不同,酒精发酵方法也随之不同,常用的有:液体曲糖化法、根霉糖化法(Amylo法)、麸曲糖化法(固体曲)、加酶糖化法和麦芽糖化法等。目前国内以液体曲糖化法为主,以黑曲霉培养的液体曲作为淀粉质原料的糖化剂。 发酵机理 淀粉质原料 黑曲霉糖化酶 葡萄糖 酵母菌EMP途径(行厌氧发酵) 酒精 十 CO2 酒精酵母酶系较复杂,主要有: ① 蔗糖转化酶:将蔗糖 葡萄糖 十 果糖; ② 麦芽糖酶: 将麦芽糖 2个葡萄糖; ③ 酒化酶系(类):参与催化葡萄糖 酒 精 十 CO2 的各种酶的总称。 酒精发酵不需游离氧参加,否则酵母菌将糖彻底分解为水和CO2 ,同时获得大量菌体和能量。 2. 2 用于饮料酒的酿造: 供人饮用的、乙醇含量在0.5%~65%(体积分数,V/V)的饮品,包括各种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 发酵酒是以谷物、水果、乳类等为原料,主要经 “谷物 → 糖化酶糖化→酵母酒化” 或“无需将原料糖化而直接经酵母发酵”等工艺而制得。酒精含量小于24% (V/V) 的饮料酒,主要是啤酒、果酒、黄酒、乳酒和低度白酒等5类。 2.2.2 用于葡萄酒酿造: 葡萄汁中的果糖和蔗糖被葡萄酒酵母酒化酶系经 EMP 途径发酵生成乙醇和CO2,其中蔗糖先被葡萄酒酵母的蔗糖转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再进入 EMP 途径发酵。葡萄酒酵母的氧化酶可促进葡萄酒的氧化作用(老熟陈化和色素沉淀等)。 2.2.3 用于黄酒酿造: 以糯米(或籼米、粳米、黍米、玉米)为主要原料,利用麦曲(或米曲、红曲)为糖化剂,酒药为糖化发酵剂,进行多菌种混合自然发酵酿造而成的酒精含量为12%~18%(V/V)的饮料酒。它包括淋饭酒、摊饭酒和喂饭酒。 新工艺黄酒,则是在上述传统工艺的础上利用纯种麦曲(黄曲霉或米曲霉)为糖化剂,纯种酒母为发酵剂,以纯种发酵取代自然发酵。 ① 麦曲: 以破碎的全小麦为原料,主要培殖曲霉(黄曲霉或米曲霉为主,少量黑曲霉、灰绿曲霉、青霉),其次含有根霉和毛霉,还有少量酵母等微生物,作为酿造黄酒的糖化剂。 常用的黄酒酵母有: 732号、501号、醇2号、As2.1392、M-82、AY等,尤以前3种从淋饭酒醅中分离:含有酒化酶系,赋予黄酒酒香和酯香,并具繁殖快、发酵力强、产酸低、耐酸、耐高浓度酒精、对杂菌污染抵抗力强等。 酒药中的毛霉产生液化型淀粉酶和蛋白酶,分解淀粉和蛋白质产生葡萄糖和氨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