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
第I 卷 (选择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
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黄河
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基准,
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的常用
语言。
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
面貌也是不同的。
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不同,
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原人制作的造型。
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而长江
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感觉很
震撼,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也跟黄河流域差不多。
“楚王好细腰”,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熟悉的特
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来,如果
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
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就学术思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
是最高形态的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和地
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这是由于中国的文化思想有极
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所以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 儒
“
家不是真正的宗教 。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才融
”
合得很好。汉以后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间。对于一个知识人士
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补使得精神空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进退、顺逆、浮沉,均有现成的学
说依据,所谓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修身、齐家、
“ ”
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人的共同理想。但是,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职、斥退、罢
官的时候,道家无为的思想便可以给他很好的支撑。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让他畅游于山水之
间。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总之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
全的绝境。所以,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基本特
征。
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
依据文化人类学的法则,文化传统可以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就是大传统;而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则是小传统。大小传统
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
片。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到东南亚一带,看到那里的华族社会,
其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性仍然相当牢固,甚至比我们国内看得更重。
1.下列有关 中国文化 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人们以前说的中国文化通常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准的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
写实主义文化等。
B.中国文化的发生具有多元的特点,如同属长江文化的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
化面貌就不相同。
C.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两个不同的源头,黄河文化所具有的一些特征,长江文
化不一定全具备。
D.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明显,例如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而长江文化则具有鲜明的
海洋文化的特点。
2.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的关系充分显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
的特点。
B.因儒家不是宗教,故儒释道三家思想才融合得很好;知识人士的精神空间也因此有很大的
回旋余地
C.“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汉语主谓谓语句的英译_瞿宗德.pdf
- 沉迷于画小漫画无法自拔,险些错过成为一代宗师的好机会。这就是.pdf
- 河南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关于学信网图像校对流程的通知.doc
- 河南洛宁神灵寨国家地质公园.pdf
- 河南省国内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研究.PDF
- 河南省漯河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PDF
- 水墨金州——黔西南.pdf
- 河南银鸽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PDF
- 泛论心理学的性质问题_陈立.pdf
- 波兰下西里西亚省鹿山县简介.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