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剖析
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品种搭配和轮换; (2)减少初侵染源,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实行种子消毒; (3)健身栽培,抓好以肥水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提高植株抵抗力,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期适当控氮制苗,后期看苗补肥。用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4)加强测报,及时喷药控病。 化学防治: 厉行种子消毒,减少病原菌;狠抓苗叶、瘟防治,提倡秧苗带药下田;大田分蘖盛期,感病品种出现发病中心应及时防治。 (1)浸种、浸秧:在播种前和插秧前处理水稻种子和秧苗。常用药剂:70%抗菌素“402”液剂、40%异稻瘟净乳剂、40%克瘟散、45%扑霉灵浸种。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浸秧5分钟,捞出堆闷30分钟再插。 (2)防治水稻苗瘟、叶瘟:主要抓住发病初期用药;本田从分蘖期开始,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即应打药防治。常用药剂:20%或4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富士1号)乳油、40%灭病威胶悬剂、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3)防治穗瘟:叶枕瘟、穗瘟、节瘟和枝梗瘟对产量影响较大,防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孕穗(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常用药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21.2%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2%加收米、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40%克瘟散乳剂对水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雾一次。 注意事项:必须在准确测报的基础上,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如出现大量叶瘟或穗瘟再施药则基本无效。施药时要对足水量,细雾均匀喷于感病部位,才能保证防治效果。 五、稻飞虱 褐飞虱 危害水稻的三种重要飞虱 灰飞虱 稻飞虱的主要危害方式 1、刺吸汁液 2、产卵外伤 3、传毒、煤污 迁飞性稻飞虱——褐飞虱 分布:南亚、澳大利亚、东南亚 单食性害虫 越冬北界:北纬25度,1月份10度 稳定越冬区:北纬21度以南 终年繁殖区:北纬19度以南 在我国不同地区年繁殖1-12代 沿江江南(苏南)4-5代,江淮3代,淮河以北1-2代(约每2个纬度相差1代) 江苏褐飞虱的发生世代 长江中下游年发生4代左右,迁入虫始见于6月下旬左右,在单季晚稻田可以繁殖4代 种群发生: 少量迁入期6月下-7月中,水稻处于分蘖期,迁入虫量少,灯下无明显迁入峰,田间很难查到。 大量迁入期7月下-8月上,水稻处于分蘖-拔节初期,迁入虫量大,峰次多,田间很容易查到。 稳定增长期8月中-9月上,水稻处于拔节-孕穗期,定居繁殖,短翅型成虫增多,种群稳定上升。 种群高峰和迁出期9月上-10月上,水稻处于抽穗灌浆期,种群数量剧增达全年高峰,随后羽化的长翅成虫南迁。 江淮稻区:在单季中籼稻或杂交稻田可以繁殖3代,8月中旬以后虫量上升,主要受害期为8月中-9月上,以迟熟中稻受害重。 褐飞虱种群增长和危害规律 3龄若虫是翅型分化临界期 低龄若虫取食分蘖至拔节期的水稻,氮素营养含量高,易分化成短翅型。故在孕穗期形成大量短翅型成虫,繁殖一代后,在穗期形成全年虫量高峰。 水稻抽穗后,植株含糖量增加,长翅型开始增加,至黄熟期羽化的成虫几乎全是长翅型(营养和密度)。 褐飞虱个体习性 长翅型趋光 迁入偏好分蘖盛期、生长嫩绿的稻田 产卵前期3-5天,产卵盛期10-15天,单雌产卵一般为300-600粒,最高达1000粒。 若虫历期: 30度12天:1、5龄3天,2、3、4龄2天 23度17天:1、5龄4天,2、3、4龄3天 19度28天:5个龄期分别为5、4、5、6、8天 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迁入时间和迁入量是关键 气候因素: 梅雨和台风有利于迁入 “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灾变 褐飞虱生长繁殖适温为20-30度,最适为26-28度。夏季32度以上高温,秋季17度以下低温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栽培:南方影响北方;局部因地而异,苏南单季晚稻大量迁入时分蘖拔节,后续繁殖期长,有利于大发生。 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品种:抗性水平高低,生育期长短,农艺性状(高矮秆),播栽期(吻合) 栽培技术:长期深水漫灌,偏施氮肥,稻株生长过旺,田间隐蔽,湿度大、温差小,稻株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高,可以导致严重危害。 天敌:卵寄生-稻虱缨小蜂(5-15%、80%);吸食卵-黑肩绿盲蝽(7-10粒/天,一生200粒) 褐飞虱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选用抗(耐)虫品种。合理布局,实施连片种植; (2) 科学管理肥水。创造不利于褐飞虱孳生繁殖的生态条件: 水:适时搁田,后期灌溉干干湿湿,避免深水漫灌、长期积水。 肥:施足基肥,合理追肥,防治封行过早和贪青。 (3)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生物防治: 除减少施药和施用选择性农药以外,保护天敌,营造有利于天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分析.doc VIP
- 新高考背景下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1).doc VIP
- DL T 1144-2012《火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程》.pdf VIP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必背知识点知识清单.pdf VIP
-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VIP
-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docx VIP
- T_CVMA 224-2025 猫传染性腹膜炎诊断规程.pdf VIP
- T_CVMA 232-2025 猪星状病毒五型荧光PCR检测方法.docx VIP
- T_CVMA 252-2025 马四肢X线及超声操作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