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2: 惠州市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有关工作内容与责任单位
一、强化规划的统筹协调作用 1
提升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质量 进一步推动“三规融合”,先行在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三规融合”编制试点工作。加强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衔接,完善城市产业布局。 市住建局 市发改局、市国土局、市经信局、市法制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严格对依法编制或修改的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切实维护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2012年6月底前,市和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开展对现有重要城市规划评估工作。 市住建局 市发改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2 有序推进城市新区开发建设 根据城市总体空间布局要求划定城市发展边界。科学编制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新区空间开发和建设行为得到有效管制,精心谋划和组织功能性新区开发建设。 市住建局 市发改局、市国土局、市经信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3 加快“环大亚湾经济带”建设 建立“环大亚湾经济带”建设协调机制,把“环大亚湾经济带”建设成为产业配套、环境优美的现代产业集聚带和蓝色观光休闲走廊,成为我市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极。 市发改局 市经信局、市住建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海洋渔业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整合资源优势,突破区划约束,加强产业配套,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环大亚湾经济带空间发展规划。 市住建局 市国土局、市经信局、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海洋渔业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4 加快重点产业园区建设 增强大亚湾开发区和仲恺高新区产业集聚功能,着力推进“坪清新”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 市发改局 市经信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着力推进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东莞凤岗(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加快新兴产业专业园区规划建设。 市经信局 市发改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5 加强重点旅游度假区建设 提升西湖、罗浮山国家名胜风景区建设水平。到2015年,建成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5家。 市旅游局 市住建局、市园林局、市发改局、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6 提高城市旧区更新综合效益 2012年底前,完成“三旧”改造政策和改造方案编制工作,并编制“三旧”改造年度实施计划,按计划组织实施。到2015年,基本完成“三旧”改造工作任务。 市三旧办 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7 突出城市规划建设文化特色 弘扬岭南建筑优秀文化传统,全面推进城市设计工作,防止城市规划建设“千城一面”、“千楼一面”。 实施岭南特色传统街区复兴工程,到2015年复兴岭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4处。将西湖建设成为惠州地域文化核心展示区。从2012年起,每两年组织一次“岭南特色规划与建筑设计评优活动”。 市住建局 市文广新局、市园林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申报工作。强化城市“紫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管理,开展优秀历史建筑普查,对文物保护单位和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逐件进行修复和保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整理工作。推进岭南新民居示范点建设。 市文广新局 市住建局、市园林局、市委宣传部,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二、推进城市一体化发展 8 积极融入珠三角一体化进程 深入落实珠三角一体化五个规划,加快与珠三角地区融合发展。推进深莞惠一体化,共建深莞惠产业合作示范区。治理跨界污染。推进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就业、老龄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制度对接。到2015年,基本实现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初步建成珠三角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市发改局 市交通运输局、市经信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9 优化市域城镇体系 加快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步伐。优化重大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博罗、惠东城市建设水平,实现与市区高度融合发展。引导龙门和惠东、博罗北部地区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创建人居环境示范区。扶持18个省市级中心镇发展,推动中心镇转型升级,支持有条件的发展为小城市。推进市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域交通网络组织引导各级城镇集聚发展。到2015年,“1+3”城市主体架构和城镇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成型。 市发改局 市住建局、市国土局、市经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局(农办)、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10 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长效机制。全面开展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