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摘 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下农村地区的环境由于诸种因素而不断恶化,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再发达也不能称其为新农村。本文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分析了兴化市纪荀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问题;兴化市纪荀村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农村作为我国重要的社会区域和经济区域,尽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也面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到农业稳产增收、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兴化市纪荀村地处苏中地区,乡村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是环境保护却滞后。文章拟通过对当前该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兴化市纪荀村概况
纪荀村隶属于兴化市茅山镇,是苏中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位居兴化市全面小康建设“十强村”之首。地处兴化、东台、姜堰三区(县)交汇中心,东接宁靖盐高速,西连茅山镇,横跨陈张公路两侧,兴姜河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系兴化市星火工业园区所在地。全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18亩,人口3991人,总户数1283户,下辖26个村民小组。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村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勇于开拓,不甘落后。全村综合实力显著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2014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2334万元,人均纯收入10286元
二、兴化市纪荀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耕地资源逐年减少。近年来,纪荀村新农村建设的加速促使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在农村兴建,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再加上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耕地土壤的质量不断下降,使适合农作物生长,可用于耕种的土地持续减少,人均占有耕地资源逐年降低,人多地少的矛盾逐渐显现。目前纪荀村土地总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18亩,占全村土地总面积的34.2%。据调查,2010-2014年间,纪荀村累计减少耕地304亩,年均减少76亩,年均递减率为1.54%。虽然减少量有所下降,但是逐年减少的趋势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二)水资源面临危机。 “60年代饮用灌溉,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水质变坏,现在是黑臭难耐”,这是纪荀村水环境变化的真实写照。工业废水是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有村民表示,村子西头和北头都有小河沟流经,不少工厂直接把污水排到沟里。“我们地下水被污染好多年了,村里的自来水颜色经常发黄”。更有村民发现,村里的小动物都变得越来越少。除了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由于利用率较低,只有30%-40%被农作物吸收,其余大部分随表土流入村庄的河流、湖泊,随之流失的氮、磷、钾营养元素,使水域受到富营养化污染的危害,从而致使水质恶化。另外,乡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河道,生活垃圾被随意抛弃在河塘或低洼地的现象屡见不鲜,由此造成河道淤积,许多河段鱼虾基本绝迹,水生生物无法生长,而水花生等喜污染植物却生长茂盛
(三)空气污染加剧。在纪荀村,空气污染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化工厂,汽车、发电厂等排放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每年都有村民因接触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疾病。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等。有村民表示,每到晚上,总有小厂偷排废气,“味道大得很,夏天都不敢开窗”。另外,农作物秸秆利用极不合理,大部分在田间被直接焚烧,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烟尘,造成空气污染。尤其是在农忙时节,往往使得整个村庄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最后,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产生的尾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汽车,量大而集中,所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这些物质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严重影响村庄的空气质量
三、兴化市纪荀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因素。首先,经济发展不足,农民收入偏低。一方面,农民在子女就学、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各项支出方面,负担沉重,生活艰难。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往往会通过盲目开垦土地、毁山伐林等方式来改善经济状况,这种不顾后果的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剧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就业渠道较少,农业产出增长缓慢,农民便会想到通过发展工业经济来提高收入。和城市相比,农村投资环境不够理想,仅能依靠广阔的土地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吸引外来投资。乡镇、私人企业等据此进入农村,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工业污染。其次,纪荀村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在农业方面,农民不合理的开荒造田、围湖造田等行为,破坏了植被和水循环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