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初中英语的跨文化教学策略
浅析初中英语的跨文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24-02
一、课堂导入中对比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以图片、flash、影视片段等方式对比呈现中西文化差异,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营造教材中主题的文化背景。例如,教师可以先以Birthday Party为主题进行导入,利用互联网资源,事先准备一些关于中、西生日聚会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比观看。通过让学生观看这些影视片段中生日聚会时的场景,使他们直观地、身临其境地对比、体验中西文化差异,并为接下来的单元教学做好铺垫
二、分组讨论中发现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的智力获得最好的发展。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将学科结构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所以,在导入阶段后,教师应该设置一个分组讨论阶段,让学生自主发现、顿悟其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帮助他们克服跨文化焦虑。分组时注意要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在小组中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实现自身应有的价值。在观看完中西生日聚会影视对比资料后,可以以“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birthday party in the videos?”为话题进行分组讨论,自主发现。讨论时间3分钟,结果以书面形式呈现讨论结果交给老师,由教师一一宣读。经全班学生辩论、审议是否为文化差异后,判定发现不同点最多的小组获胜。如此,将中西生日派对的差异一一找出,如歌曲不同、有无蛋糕、场景布置差异、是否吹蜡烛及燃放鞭炮等,从而通过对比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强烈的文化差异印记
三、具体举例中讲解
该单元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了解发出、接受或拒绝邀请方面中西文化的差异,并学会用恰当的英语表达发出、接受或拒绝邀请。如果只靠教师去讲解两者其中的文化差异势必会抽象、乏味,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可以自己编造给出一些中西发出、接受或拒绝邀请的例子,使学生一目了然。例如:
(中式邀请)
小张:老李,你看你帮了这么大的忙,我晚上请你吃饭!
老李:不用,不用,你太客气了!
小张:真的啊,这不应该的吗!赏个脸吧,地方我都定好了,在XX饭店晚上六点
老李:那恭敬不如从命了。让你破费了,晚上见吧
(西式邀请)
Jim: Hi, Jack.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on Saturday afternoon?
Jack: Id love to. Thank you!
Jim: What about you? Ellen.
Ellen: Oh, sorry. I have to go to the doctor then. But thank you all the same.
通过举例使学生明白:中国人喜欢推辞,即便是想去也要拒绝一下,以示谦让和礼貌;西方人则喜欢直来直去,不会客套,拒绝后也会给出适当理由,而且无论接不接受都会表示感谢
四、课堂总结中升华
课堂总结的目的是温故和知新,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得到延伸和升华。温故:可以联系七年级上册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以“How do you come to my party?”为话题,让学生温习中西方出行方式、交通法则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知新:在学生学习过如何发出、接受和拒绝邀请之后,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聚会聊天时的文化交际知识:(1)称谓。中文喜欢用王叔叔、刘教授等类似表达称呼别人,而在英语表达习惯中,正式场合一般用“Mr./Mrs./Miss/Ms.+姓氏”或单独称呼其职位,其他时间则单独称其辈分或直呼其名。(2)招呼。汉语中见面会说“来了啊”、“吃了吗”等招呼语,而在英语中,生人会出于礼貌尽量使用正式用语,如,hello、Nice to meet you等;熟人之间则较为随和、口语化,用Hi、Hey、Whats going on等。(3)禁忌。西方人注重个人隐私,如身高、年龄、收入、婚姻、宗教信仰等话题最好不要谈及。(4)感谢。在英语中,无论对来自家人、朋友、陌生人的帮助或好意,都会表示感谢。(5)称赞。中国人在受到别人恭维或称赞时会说“惭愧”、“过奖”、“哪里”、“言重”、“没有”等以示谦虚;而西方人则会接受,如,“Really?Thank you!”、“Im very glad to hear that.”、“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等。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师个人述职报告总结1500字.docx VIP
- 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pptx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工业炉窑热工及构造(武汉科技大学)》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中国对金砖国家直接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与战略优化研究.docx VIP
- 2014年10月自考全国康复护理学试题.doc VIP
- (正式版)D-L∕T 5776-2018 水平定向钻敷设电力管线技术规定.docx VIP
- 2.2水圈与水循环 课件(共63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2025)学习与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2024年六西格玛绿带认证考试练习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ISO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三级文件(格式可转换).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