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悟《论语》的教育智慧
《论语》,作为一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儒家经典,篇幅不过二十七篇,字数仅仅一万一千多,却包含着说不尽的奥妙。它可以用来修身,从古至今《论语》塑造了无数个人格模范,于丹教授对这本书的解读就是从这个角度切入的;它可以用来资政,宋代名臣赵普曾用半部《论语》来治天下,新加坡至今仍以《论语》来治国;它更有资于教育教学,时至今日,其中的教育思想仍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一、教育者~~正己正人
当今世界公认的教育的“四大理念”是:“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就是要遵照“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原理。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宽容、相互包容,共同求得和平与发展。“回归生活”就是要“明德”、“亲民”、“至善”,教师要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得到有个性的和谐发展。“关爱自然”,就是要遵照中国古代哲人老子的思想“道法自然”。按照教育规律育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育民主”就是要遵照“有教无类”的思想,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师生在人格尊严上完全平等,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让笔者感触很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篇》)。所谓“正己”即是修身之义,就是强调教育者必须通过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内在道德素质,树立自己的良好外在形象,实施成功的“形象教育”。在教育中教育者自己是主体。只有首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他人。“正己”是“正人”的前提和基础,所谓“正人”是指在“自我教育”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对他人的教育水平与教育艺术,实施有效的成功教育。认为教育者身正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正己”是“体”,“正人”是“用”,这是中国管理哲学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当你立下一个制度时,你万不能成为这个制度的最大破坏者。让学生不许乱扔杂物,自己随手丢烟头;让学生不许玩网络游戏,自己在办公室上网玩得不亦乐乎,如此就失去了教育的全部前提与效益。
“身正,而后正人”。这应成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时刻提醒自己的一句话。
孔子是这样要求自己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篇》)这简单的十二个字,便是一个学习型与奉献型教师的全部体现。而这里的先“学”后“诲”,也正显示出孔子那种一丝不苟,不“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高尚人格。
孔子一生杜绝了四种缺点:毋意、毋心、毋固、毋我。即为:不凭空猜测、不武断、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述而篇》记述过这么一件事情:“子与人歌而善,必使人反之,而后和之”。意思是孔子与别人一道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就一定虚心请教他,让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跟着他唱和。这里不难看出,孔子善于发掘他人之长,后必学他人之长,直至补己之短。如今的时代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有好多东西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去学习摸索,和学生一块探究,最终教学相长。而此时,我们一定要具备一颗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品质,而不是打肿脸充胖子,“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传播错误的知识最终只会失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教师的角色姿态是教育界一直讨论不停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论语》在几千年前就告诉了我们。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通读《论语》的人不难发现,孔子并不是一个整天板着脸告诉你这不行那不行的老头子,他是一个理想的热烈追求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也是一个笑语晏晏的老者,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感伤于“逝者如斯夫”的时光,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不退缩,即便身处逆境困于陈蔡之间,还不时也和学生开开玩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我们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行走,是不是我们的道义不行了?)他也直接表达过对社会的不满,对黑暗政治的失望:“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此外,作为一名老师,孔子相当性情。他毫不掩饰对某个学生的喜爱。季康子问他谁最好学,孔子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矣,今也则无。”颜回死,孔子大哭:“天丧予!”他很直接很严厉地批评不思进取的学生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公共场合,孔子彬彬有礼,可燕居在家时,他却是“寝不尺,居不容”,并且“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轻松和悦的样子)。他有着圣人一样的智慧与品质,也有着常人一样的好恶。
教师,并不需要装深沉,也不需要扎于学生堆里不分你我。像孔子那样的为师风范,正是我们现今教育者们应当努力奋进的目标。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述而篇》)教师的职业,必须是一个坐得了冷板凳,心存“浮云之志”,受得了寂寞的人才能干好的职业。带着一颗功利心去从事它,你的一生都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