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构建民办高职院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贫困生因经济拮据、就读环境等原因,在心理上容易产生阴影,导致“心理贫困”,现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群体,其自卑、焦虑、孤独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成因,并构建民办高职院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关键词:民办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随着中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民办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正在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的收费普遍比公办高职院校要高,因此大部分学生家境较好,与公办高职院校相比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贫富差距非常巨大,且很表面化,使得民办高职贫困生在承受物质贫困的同时,也承担着心理上的压力,易于形成心理障碍。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广泛存在于各民办高职院校,并有逐渐蔓延的趋势,给贫困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同时,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新的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及其表现,分析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相应措施,帮助指导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所有民办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民办高职院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成因
(一)经济困难是“心理贫困”的最主要因素
民办高职院校高收费标准,学生每年近一万五千元的学费,使得高校贫困生在高校中的比例日趋增长,他们又多数来自地域偏远或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多数家庭没有固定收入,少数贫困生是由于家庭的特殊变故,如单亲、孤儿、重病、灾害等,长期身处贫富差距悬殊的环境中,对贫困生造成了强烈刺激,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状态,悲观厌世,容易感到疲劳和虚弱,有较多的躯体症状,且多疑、敏感,有病态固执倾向、强迫行为,甚至可能有类似精神病的行为,影响了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民办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探讨,陈晓燕,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8月第6卷第23期)另一方面,民办高职从本质来说是盈利性的,使得学校的催款压力以及借款后还款的忧虑等多种矛盾时常交织在一起,让一些贫困生一直处于焦虑的心理状态之中。巨额的学费已让多数贫困大学生望费兴叹,加上绝大多数大学设在大中城市,有着浓厚的城市色彩,贫困大学生要适应大学生活就要逐渐融入城市习惯,这对那些穷于吃饱穿暖的贫困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长期处于巨大经济压力下,贫困大学生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将自我封闭起来造成心理脆弱、敏感、焦虑、嫉妒等不良的心理体验,慢慢地陷入到“心理贫困”状态中。现实生活中,一些贫困生将个人、家庭贫困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客观条件所致,片面地认为自己之所以贫困,主要是社会、政府给予贫困群体的机会不公平,贫富差距的拉大更多的是体制改革与经济政策欠缺等,认为贫困是一个被侵略、被剥削的过程及结果。由于这种认识,他们往往形成愤世嫉俗的心理特点。二是既成比较劣势,加剧了贫困生自卑心理的形成。经济生活上的贫困性、政治生活中的低影响性以及自身心理上的脆弱性是贫困生群体的基本特征。这一基本特征容易引起贫困生产生自卑妥协心理。一些贫困生在埋怨社会不公的同时,又习惯于逆来顺受。人格心理学认为,自尊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它决定一个人能否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当一个人缺乏自尊而认为己无能时,他们往往消极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使整个人生带着浓重的灰色调。三是抱负水平偏高而挫折忍受力偏低,容易造成部分贫困生挫折心理的形成。
(二)不良风气是“心理贫困”的重要因素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和大学校园中多种多样的消费热点也在不断地刺激着学生的消费欲望和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也使原本囊中羞涩的贫困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这些心理冲击,极易使其个性和人格产生负面变化。如今的大学并非世外桃源,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也使得高校不再是一片净土。在西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下,社会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演化为一种以金钱为唯一目标的亚文化,似乎有了钱就有一切,贫困大学生中原始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等优秀品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贫困大学生身上蕴藏着的积极的人生 观、道德观、价值观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侵略和撞击。“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错误思潮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变得势利和冷漠,加剧了贫困生对金钱的渴望,导致心理极度失衡诱发改贫困生产生了“仇富”、“敌富”的心态,一旦别人讥笑自己穿戴不时尚、爱心不大方、生活太寒酸,他们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进而产生了防卫反应、敌对心态,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出现精神和心理疾病。
(三)资助不当加剧了贫困生的“心理贫困”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贫困生的就学和生活,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和高校也相应采取了各种措施,建立了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