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技术培训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位: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 下方凹陷中。 主治: ①肝炎、胆囊炎; ②消化不良、呕吐 ③下肢痿痹、腰腿疲劳、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膝膑肿痛等 阳陵泉 阴陵泉  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 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消化不良、腹胀、 腹泻、水肿; ②小便不利、遗尿、 尿失禁; ③痛经、遗精; ④膝痛、下肢麻痹 三阴交 定位: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 侧缘后方 主治: ①膝脚痹痛、脚气、失眠; ②水肿、小便不利、遗尿; ③湿疹、荨麻疹、高血压; ④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 ⑤月经不调、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等(妇科主穴) 昆仑穴   定位: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 的凹陷处。 主治:①后头痛、项痛、眩晕; ②腰骶疼痛、足踝肿痛; ③癫痫等 太溪穴  定位: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①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 ②气喘、支气管炎; ③女性生理不顺、月经不调; ④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关节炎; ⑤滋阴益肾,壮阳强腰等 涌泉穴 定位:在足底部,蜷足时位于足前部凹陷处, 约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 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①头痛、眩晕、神经衰弱; ②咯血、咽喉肿痛; ③足心热; ④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⑤小便不利、便秘等 阿是穴 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 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实用配穴 胃痛:中脘 足三里 失眠:肾腧 足三里 涌泉 高血压:足三里 曲池 感冒:大椎 肺腧 足三里 曲池 哮喘:定喘 肺腧 足三里 腰背痛:肾腧 足三里 委中 义诊当天注意事项 ◆先询问被服务对象哪里不舒服 ◆找穴位的时候不需要一直抓对方的手反复找,因为艾灸时的受热面积较大,如果反复不停找还会让人家觉得我们十分不专业。 ◆艾灸过程中一定要问对方现在这个温度是否合适,如果感到烫就说出来。可以用食指和中指扶着被施灸的部位感受温度。 ◆艾灸时要记得跟对方聊天,不能太过冷淡。但注意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注意不要烫到对方。更要注意及时抖灰。 义诊当天注意事项 ◆上身灸完灸合谷,下身灸完灸足三里,顺序不要乱。 ◆要注意的是,上半身的灸法完治以后,都要灸足三里。一般来说,为老人保健,直接灸足三里就行了。各种关节疼痛,在找不准穴位时直接灸压痛点(阿是穴)和围绕关节灸也行。各种情况是在不知道灸哪个穴位时就先灸压痛点,然后再痛点上下左右灸,都会有效果。 ◆结束时一定要叮嘱灸后注意事项。 ◆保持自信和镇静,若有突发情况,要及时通知负责人 艾 灸 培 训 同身寸 中医学上定位取穴的指量法,以患者本人的手指宽度作为量取穴位的标准。 ★大拇指第一个横纹为1寸; ★食指中指两指并合的横度为1.5寸; ★食指至小指并合的横度即四横指宽度为3寸 艾灸的定义和作用 ?艾灸,是运用艾绒或艾条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亢进之功得到抑制。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可以健身延年。即是:温热刺激→激发经气→调整经络,脏腑→阴阳平衡(物理刺激引起化学变化)。艾灸是一种纯物理疗法,无副作用。艾灸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扶阳固脱、扶正祛邪等作用。艾灸可用于治疗风湿酸痛、痹症、血瘀、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咳嗽哮喘等,冬季易患的疾病在夏天时用艾灸可达到预防效果。 艾灸的方法 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如痛点(又叫阿是穴),距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熏烤时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强烈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以被灸者穴位皮肤潮红为度。 ★回旋灸:距离相对固定,左右或回旋转动 ★雀啄灸:像鸟雀啄食一样上下移动 ★温和灸:相对固定2-3cm,灸10-15min 艾灸的顺序 古人对于艾灸的顺序,有着明确的论述,就阴阳而言,如《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 这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灸完上身灸合谷,灸完下身灸足三里 禁忌 有些地方不可灸 ①凡暴露在外的部位不可灸,如脸、眼睛等其他重要部位; ②多汗的地方不灸,如手掌心、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