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形成机制的初步探索论文
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形成机制的初步探索
1 引言
1.1 肝细粒棘球蚴疾病研究现状
肝包虫病是牧区较常见的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也称肝棘球蚴病。在我国主要流行
于畜牧业发达的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西藏等地。病因主要是寄生在狗小肠
内的犬绦虫,虫卵随粪便排出后,经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人类吞食虫卵污染的食物
后,即被感染。虫卵在肠道内经过肠内消化液作用,蚴脱壳而出,穿过肠粘膜,进入门
静脉系统,大部分蚴被阻留在肝脏内。蚴在肝脏内约经过 3 周,便可以发育成为包虫囊。
包虫囊肿在肝内逐渐长大,并可以引起邻近脏器的压迫症状,还可能发生感染,破裂播
散及空腔脏器阻塞等并发症。
肝包虫病(echinococcosisoftheliver )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类作为中间宿主而受
害。绝大多数细粒棘球绦虫(犬绦虫)的幼虫,少数由泡状棘球绦虫的幼虫入侵肝后致
病,以形成寄生虫性肝包囊为特征,故又分别称作肝棘球蚴病或肝泡球蚴病。在世界不
同地区的宿主中已发现存在着变异的虫株,不同的虫株可能具有不同的流行病学意义。
近年来随着诸多因素的影响,包虫病已成为全世界流行性疾病,并带来了世界范围
的公共卫生和经济等一系列的问题,引起国内外医疗卫生行业的高度重视,因为其预防
难度大,临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学者在肝包虫疾病的基础、临床治疗工作中做
了大量工作。
彭心宇等[1,2]在多年的外科手术中发现,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外囊)的病理
结构与传统理论分析不相符,他们认为,在肝包虫外囊与肝实质之间还存在一层新的手
术中可分离的膜性纤维结构,沿此间隙即可完整剥离肝包虫外囊彻底治愈肝包虫病,又
不损伤肝包虫囊肿周围的管道组织(Glission 系统、肝静脉系统),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可
分为内外两层,两层之间存在可分离间隙,沿此间隙可完整摘除肝细粒棘球蚴及外囊―
“肝细粒棘球蚴外膜内完整摘除术” 。
在随后的研究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病理组织学方法已证实此膜样纤维结构“外膜”
的存在,并认为外囊与“外膜”为明确分界且可分离;同时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结
果初步证实肝细粒棘球蚴近肝侧外层纤维囊壁(外膜)与近虫体侧内层纤维囊壁(外囊)形
成机制不同:外层为受挤压的 Glisson 系统和肝静脉系统纤维化所致,并初步认为内层
为肉芽肿反应的产物[3-5] 。肝包虫外囊为一层致密、排列紊乱的纤维组织,常玻璃样变
和不同程度的钙化,无血管。靠近虫体侧可见成片的坏死区,偶见内层包绕虫体角皮层
碎片,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形成规则的肉芽肿,周围有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外膜”为肝组织与外囊之间一层排列规则的增生纤
1
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形成机制的初步探索
维膜,疏松或紧密排列,其内有较多扩张小血管、小胆管、神经、淋巴管等,临近肝组
织内纤维组织增生,并分割包绕肝实质形成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小叶间肝管扩张,淋巴、
浆细胞浸润,外膜与临近肝汇管区无明显界限,并与 Glisson 鞘相延续[6-7] 。通过免疫组
化等[8-11]方法发现肝包虫外膜有大量细胞外基质(ECM )如Ⅰ、Ⅲ、Ⅳ型胶原、纤维连
接蛋白(FN)、层粘蛋白(LN)、明胶及蛋白多糖表达,提示外膜层的形成与 ECM 大量沉
积于 Glisson 系统(血管、淋巴管、胆管)的基底膜并不断增生纤维化有关。上述研究
表明肝组织纤维化与肝包虫“外膜”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囊型肝包虫囊周肝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肝细胞萎缩、坏死、凋亡),探讨囊型
肝包虫病肝细胞“消失”机制,得出肝细胞压迫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坏死和肝细
胞凋亡共同参与囊型肝包虫病肝细胞“消失”过程,也是肝细胞“消失”的主要机制,
细胞萎缩、坏死及肝内管道系统的纤维化可能共同参与“外膜”的形成[12-13] 。
在正常肝脏纤维组织中存在着细胞外基质( ECM) 的合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肝纤维
化时纤维结缔组织的形成,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子导致 ECM 合成与降解的失衡所
致。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 是 ECM 降解的主要酶系,而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 通过
抑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