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识分子过劳死现象亟待关注
知识分子过劳死现象亟待关注
“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精神包袱沉,这三座大山让许多知识分子不堪重负,不少人英年早逝,令人痛心。”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中年知识分子“过劳死”的状况引起委员们的广泛关注。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据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五十八九岁降到调查时期的五十三四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平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岁。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燕瑾对此痛心疾首:“现在知识分子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不少人是在透支生命!”
张燕瑾委员以大学老师举例说明:“每人一年要承担数百个课时的工作量不说,因教学需要还要翻阅大量资料。现在实行各种聘任制,对学术研究要求非常苛刻,规定非要拿到什么国家级、省部级的奖才行,评定职称也规定要在中央级报刊发表多少多少文章,可全国一共才有多少奖、多少种报刊?怎么能保证所有教师都有份?!”
在上海,1994年调查的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职业人群早逝3.26岁,其中15.6%的科技人员逝于35岁-54岁。“过劳死”正在一个又一个中年知识分子身上显示“淫威”,著名数学家张广厚、音乐家施光南等一批才学横溢的人,都在50岁上下猝然辞世……
“过劳死的共同特点是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以致筋疲力竭,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而丧命。”全国政协委员、江西井冈山医专副校长王伴青指出,长期超负荷工作,往往会出现身体乏力、睡眠不稳、记忆减退、腰痛背酸、食欲不振、视觉紊乱等疲劳症状。但到医院去检查,却又没有明显的病症。
知识分子中“过劳”的现象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上海一份专门针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调查显示,68.5%的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60.5%的人没有享用国家规定的每年一次的公休假,59.5%的人从来没有参加过单位组织的疗休养,而生病时有44%的人照常上班。
1
文档评论(0)